游客
题文

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05°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在图中a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内蒙古高原秋高气爽 B.南极附近出现极夜
C.南非华人欢度春节 D.澳大利亚冬雪纷飞

图中b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   )

A.元旦 B.清明
C.建军节 D.国庆节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地表环境中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物发生变化时会给其他事物带来影响,甚至引发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X是指( )

A.海平面上升 B.城市数量增多 C.动物数量减 D.冰雪覆盖面积扩大

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达成的共识是( )

A.修筑水利工程
B.控制大城市规模
C.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D.保护人类文化遗产

图中P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0且位于陆地上,弧ACB为晨线,此时国际标准时为14时。读图回答问题。

B点的地理坐标是

A.0°,30°W B.75°N,30°W
C.15°S,30°E D.75°N,150°E

若此后A点向P点移动,则P点达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所需时间最接近

A.47天 B.137天 C.232天 D.332天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人类活动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图a和图b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据此完成问题。

图a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

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Ⅱ地的影响,正确的是

A.河流径流量增加 B.土地荒漠化加剧
C.水土流失严重 D.洪涝灾害多发

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措施错误的是

A.合理控制上游地区的用水量 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C.进行全流域合理开发规划 D.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阅读表1,回答问题。
表1全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

人口普查
大陆地区人口总数(亿)
10年人口增长(%)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15~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受大学教育人数 (每10万人)
城市化水平(%)
第五次 (2000年)
12.7
11.66
22.89
66.78
10.33
3 611人
36.2
第六次
(2010年)
13.4
5.84
16.60
70.14
13.26
8 930人
49.7

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改善
B.10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C.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D.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根据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A.人口素质提升明显
B.10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
C.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
D.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主要原因是

A.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变化不大,人数下降
B.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C.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
D.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

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

A.8月1日6时至12时
B.8月1日9时至8月2日18时
C.8月2日6时和8月3日6时
D.雨停后15小时至36小时

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

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量退耕还湖
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
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
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