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近5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的变化趋势示意图”,表中数据表示近50年来长江三角洲耕地(单位:万亩)流向。据此回答以下问题。近5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数量的变化,经历的变化过程是( )
①急剧减少 ②增加 ③快速减少 ④缓慢减少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①③②④ | D.②①④③ |
长江三角洲耕地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B.建设用地增加 |
C.生态退耕 | D.自然灾害 |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对其发展有利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丰富 | B.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地区 |
C.珠江三角洲水能资源丰富 | D.长江三角洲土地价格低廉 |
下列生产布局与其主导区位因素不匹配的是( )
A.北京的石油化学工业——淡水 | B.西双版纳的橡胶种植业——热量 |
C.大兴安岭的木材加工——原料 | D.江南丘陵的茶树种植业——土壤 |
读“甲、乙两工厂万元产值主要成本百分比”比较表,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工业部门,与甲、乙两工厂最吻合的是( )
A.服装工业、化学工业 | B.有色冶金工业、食品工业 |
C.纺织工业、石油加工工业 | D.水产品加工工业、电子工业 |
关于甲、乙两工厂劳动力成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工厂所属工业类型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相当 |
B.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使甲、乙两工厂劳动力成本比例上升 |
C.乙工厂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高 |
D.甲工厂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工人的工资水平低 |
下列关于甲、乙两工厂所属工业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类工业在我国正逐步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
B.从总体上看,甲类工业受地域条件的限制逐渐减弱 |
C.甲、乙两类工业发展中,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要求相同 |
D.自然条件对甲、乙两类工业均无明显的影响 |
读下表和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表:R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1978—2008年R河流域()
A.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 B.土壤层变薄 |
C.生物多样性增加 | D.下游泥沙沉积增多 |
黄铜矿的开发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A.露天开采引发地面沉降;填埋、复垦 |
B.矿产冶炼导致土壤酸性大幅度增强;使用石灰中和 |
C.矿产开采造成水资源枯竭;跨流域调水 |
D.矿产冶炼导致大气污染加剧;建硫酸厂 |
读下面等值线图,判断下列各题:若a为海拔500米,b为海拔1000米,地处浙江省内,则()
A.气压:甲<乙 | B.气温:甲<乙 | C.降水:甲<乙 | D.坡度:甲<乙 |
若a为1000百帕,c为990百帕,地处华南某地区,则()
A.乙吹东南风,甲吹西北风 | B.风速:甲<乙 |
C.该气流系统为反气旋 | D.该系统常带来狂风暴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