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地生活。
请说出当前我国存在系列“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2010年到2015年五年期间是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包括两大领域的大型计划,一个是出口型的经济形态转换为扩大内需,继续构建国内消费市场。第二个领域就是增加新型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提高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按照十二五计划到2015年,可再生资源的比例从目前的8.3℅至少要增长到12℅——13℅。
(1)十二五计划中增加新型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是依据我国哪一重要国情?
(2)加大力度改善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哪一发展战略?其内容如何?
(3)中学生为响应上述规划提出的问题,应做些什么?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风风雨雨,2013年7月1日,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2华诞,回首这漫长而曲折的92年,我们党走过了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同时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1)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和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什么?
(3)取得这些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是什么?
苏荣同志在江西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精彩讲话摘录:要紧紧扭住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千方百计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而且要做到,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使百姓“腰包”快些鼓起来的庄重承诺变成现实。
请分析为什么要让百姓腰包快些鼓起来?
肖烈是班里的“小红人”,他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兴趣广泛,特长也很多,深得众多老师的喜欢。由于和一些老师无话不谈,久而久之,见了一些年轻老师他就显得很随便,经常直呼老师的姓名。
(1)你认为肖烈的做法妥当吗?为什么?
(2)你认为中学生应该如何与老师相处?
材料一:我国东西两地居民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年);
2002年东部某市人均收入接近8000元,西部某市只是达到2000元;2003年东部某市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西部某市2000多元;2004年东部某市人均收入接近10000元,西部某市只是达到3000元;2005年东部某市人均收入超过10000元,西部某市只是超过3000元.
材料二:截至2005年,每10万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我国为868人,而日本为5234人,美国为3987人;在科技工人中,我国高级技工仅占4.6%,而发达国家为40%左右。2005年美国硅谷的产值是580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
请问:(1)材料一中的图表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的内容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3)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4)针对材料中出现的问题,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