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山茶是相对“平地茶” 的统称。以海拔1000米以上茶园所产制的乌龙茶为主,台湾多地生产。高山上凉冷,早晚云雾缭绕,平均日照短,故所产茶叶苦涩成分降低,受到人们的喜爱。据此回答下列小题。高山茶多地生产说明了台湾
A.红壤广布 | B.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气候 |
C.岛内多山 | D.品质好,畅销人们喜爱 |
高山茶畅销的原因
A.名字与众不同,有传奇色彩 |
B.独特的生长条件 |
C.采茶、制茶的工艺复杂 |
D.历史悠久,种茶经验丰富 |
读图,某经线上点F,虚线为过该点的地面垂直线,Q1、Q2是F点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且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回答题。若Q1、Q2分别是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当角θ 、ω之差小于12°时,F点的纬度范围是
A.3°N—3°S | B.6°N—6°S |
C.3°N—17. 5°N | D.6°S—17.5°S |
若Q1、Q2是F点夏至日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且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F点的地方时是世界标准时,则北京时间为
A.6点或18点 | B.7点或19点 |
C.8点或20点 | D.12点或20点 |
下表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的时间(北京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据表分析,回答题。
日出时间 |
日落时间 |
正午太阳高度 |
|
两分日 |
6:40 |
18:40 |
50° |
夏至日 |
5:10 |
20:10 |
73°26´ |
冬至日 |
X |
Y |
26°34´ |
图中X、Y的时间可能为
A.8:00、17:00 | B.8:10、17:10 |
C.8:20、17:00 | D.7:50、17:10 |
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100°E 、50°N | B.110°E、40°N |
C.125°E、40°N | D.130°E、50°N |
读图,回答题。上图中揭示的地理规律是
A.区域整体性示意图 | 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示意图 |
C.区域差异性示意图 | D.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示意图 |
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
①生长期日照时间长②气温日较差大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图为我国某地区景观图,读图回答题。图所示地貌类型、成因及在我国的分布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A.风力侵蚀地貌、外力作用、西北地区 |
B.风力沉积地貌、内力作用、东北地区 |
C.流水侵蚀地貌、外力作用、东南地区 |
D.流水沉积地貌、内力作用、西南地区 |
关于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内流河,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 |
B.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和土地盐碱化 |
C.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 |
D.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山地降水补给为主 |
图为我国某区域灾害性天气发生日数年代变化坐标图,读图并完成题。关于图中各灾害性天气随时间变化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A.沙尘暴-先增多后减少;浮尘-先增多后减少;大风-递减 |
B.沙尘暴-先减少后增多;浮尘-先增多后减少;大风-递减 |
C.沙尘暴-先增多后减少;浮尘-先增多后减少;大风-递增 |
D.沙尘暴-先增多后减少;浮尘-先减少后增多;大风-递减 |
图示资料最有可能来源于
A.江汉平原 | B.青藏高原 | C.塔里木盆地 | D.三江平原 |
图示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率越高则意味着
①气候的大陆性程度越强②气候的海洋性程度越强③气候越干旱④气候越湿润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