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依托新兴媒体,以“短小精悍”的风格,正迅速融入发达城市的学校教学活动;“微店”同样依托微信等新兴媒体,迅速走入公众生活。这说明( )
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漫画《忆往昔》蕴含的哲学寓意是
| A.历史和现实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 B.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 |
| C.认识别人总是比认识自己困难 | D.代沟是客观存在、不可弥合的 |
我国已经确定的探月工程计划为三个阶段: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2017年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有消息表明,2009~2015年,中国将进入“嫦娥工程二期”,届时将进行两到三次的软着陆巡视勘察。目前我国进行此项任务的技术、物资条件和经济实力都已基本具备。这告诉我们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②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③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④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连串探索性的追问。据此回答问题。“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 A.是词人头脑主观自生的 |
| B.是词人对客观现象作出的一种反映,具有合理性 |
| C.表明获得认识不一定需要通过实践 |
| D.表明词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
虽有“神悟”,但由于本身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辛弃疾并不能解释“月轮绕地之理”及其他现象,他继续问道:“飞镜(指月亮)无根谁系?”“云何渐渐如钩?”这表明
|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
| B.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受自身积累的主观因素的制约 |
| C.以事实为依据就能准确认识事物 |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温家宝总理在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讲到我国在金融危机期间经济的发展是说“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看图,杯具原指盛水的器具,后因与“悲剧”一词谐音,成为继“被时代”之后又一横行互联网的王道词汇。不少年轻人在网络上甚至生活中都常常用“杯具”来代替“悲剧”,形容人、事、物。这些词语在现时代的流行表明
①存在决定思维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