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指出,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十八大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1)目前我国更加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的过程中,国家应该采取的主要经济措施有哪些?
材料:面对日益复杂多元的现实文化生活,我们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国家利益作为社会各方面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理应得到各方面的服从和维护。一个年轻人在网上倡导国家利益至上,却遭遇了冷嘲热讽 ,这让他很困惑和郁闷,也应引起我们的理性思考。
结合材料,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对我们的要求及其依据。(12分)
简述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表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广西A市居民深切地感受到,过去的5年是A市居民不断走向富裕的5年。他们充分利用与B国接壤、语言相通的优势,大力发展边境贸易。现在,机械化渔船代替了传统的手划竹排,生产效率极大提高。村民的海产品收购、加工和销售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人大代表苏明芳还带领村民们发展旅游业,村民们开起了餐馆、旅店、商场,陆续发家致富。
A市居民致富的过程是如何体现辩证法联系观的?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被国家确定为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育。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唯GDP论”的发展思路下,重速度轻效益、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财富增长轻民生投入。高增长不等于高质量,持续的高增长下面,累积了不少深层次矛盾,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形势下,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进一步凸显,“唯GDP论”的发展思路已难以为继。在“十一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限制性指标与官员的政绩紧密挂钩,“十二五”规划调低了经济增速目标,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以实践、人民、历史三把尺子为标准,把着力点转向利长远、打基础、促民生的工作,正在逐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和行动。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