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材料一:2014年1月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创新,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扎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为促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1)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展宣传思想教育的认识。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构想,要求从文明进步的新高度来把握和统筹解决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全方位着眼着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
(2)从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角度看,这给我们什么方法论启示?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3年,“雾霾”天气困扰着中国,各方努力,共同致力于大气污染防治。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环境税,也称生态税、绿色税,主要是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而课征的税种,征税对象一般为企业。国家通过征收环境税,力图达到遏止污染的目的,2013年下半年方案已上报国务院,环境税的征收已经进入“快车道”。
(1)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的相关知识,请完成下列图示内容(答题卡上),形成该政策的影响路径,并说明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该政策给予我们的经济学启示。

材料二 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而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问题主要体现在:环保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环保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许多建设项目由政府拨款建设,政府补贴营运;产业政策亟待完善,标准体系不健全;在国际规则和人才的储备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国际环保市场的发展需要。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请你提出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的建议。
材料三 大气污染的治理,生活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要大力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提升公民自身的环境道德素质,使环境道德意识深入人心,并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3)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通过环境道德教育来提升公民的环境道德素质。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材料一2007年一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指标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财政收入
5.13万亿
6.13万亿
6.84万亿
8.31万亿
10.37万亿
11.72万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786元
15781元
17175元
19109元
21810元
24565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140元
4761元
5153元
5919元
6977元
7917元

(1)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材料二 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2)请结合“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三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
(3)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谈谈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
材料一: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1)结合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阐释我们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3)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建设“美丽中国”对个人消费、企业生产经营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中国传统社会崇尚诚信,以“诚”为道德之本、行为之源,而以“信”为德目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条件下,其内涵与时俱进,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诚信”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材料二 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近年来,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事故频发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健康。对此,政府重拳出击,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诚信与时俱进,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分析“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的哲学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香烟,烟农看到的是如何种烟获利,经济学家看到的是烟草税如何征收,美术从业者看到的是如何设计包装,教育工作者看到的是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
材料二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范围内13岁到15岁的年轻人中有78%称经常接触各种媒体上的烟草广告、促销等,大约三分之一的年轻人因此开始尝试吸烟。2013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材料三 某市出台控烟条例三年来,公共场所吸烟现象明显改善,但也面临困境:公共场所禁烟尢部分只能靠自觉,酒楼商场等经营者担心禁烟影响生意,落实禁烟行动不积极;控烟执法缺人缺钱,只能每个月组织一次大规模的联合执法。
(1)运用所学“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解释为什么不同人对香烟有不同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分析禁止烟草广告的合理性。
(3)结合上述材料和《政治生活》中的有关知识,从公民政治参与的角度谈谈你将如何参与控烟活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