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莫干山的蝉鸣
到莫干山避暑,这儿的蝉鸣声引起了我的注意。
晚饭以后,夜幕降临,一片寂静,只听见凉风吹过满山竹林,哗哗作响。突然,不知怎么回事,满山的蝉儿“吱啦”一下鸣叫起来。整齐得仿佛谁挥了一下指挥棒似的。于是,夜空中就只充盈着这“吱啦啦、吱啦啦”的合唱曲了,粗听,一成不变,平淡乏味;细听,却也五花八门,饶有兴趣。有些“叽哩喳、叽哩喳”;有些 “叽哩哩、叽哩哩”。一会儿,这边山头的蝉儿的嗓门提高了三度,似乎有心要形成二部和声;一会儿,那边山头不知哪只蝉儿在伙伴们的烘托下突然领唱起来,颇有争当一流男高音的气概。如此这般此起彼伏,倒也让人仿佛置身于音乐大厅之中。
突然——又是一个突然,停了。漫山遍野的蝉儿一齐闭了嘴,又像是有谁指挥了一下似的。
真奇怪……
(1)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寂静: 充盈: 颇有:
(2)找出第二自然段中的三对反义词。
( )——( )( )——( )( )——( )3.是什么现象引起了“我”(3)对莫干山鸣声的注意?用“ ”划出描写这一特点的句子。
(4)短文怎样描写蝉鸣声的“五花八门”?用波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5)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任县令。途中,他不辞劳苦,绕到洛阳,拜师程颐,以求深造。这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冽,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侯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披银装,房屋顶上也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
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进一步学习以达到更高的程度。( )
②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 )
(2)当时杨时和游酢为什么要去找老师?
(3)从中你感受到了杨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课内阅读。
理想的风筝 (节选)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1)选出对这段话主要内容的概括正确的选项()
A.刘老师追风筝。
B. 刘老师感觉到生命的强壮。
C. 刘老师爱逞强。
(2)文中“故意”一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是:
(3)“理想的风筝”究竟寄托着刘老师什么样的理想呢? 请选出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
A.对生活的热爱。
B. 生命的顽强。
C. 自信乐观。
D. 天真可爱。
(4)为什么说那圆木棍功德无量?
课外阅读。
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因而好像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着。
“这是我的近作,”他说,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女正身像,以粘土美好地塑成。“这已完工了。”我想。
他退后一步,仔细看着,这身材魁梧、阔肩、白髯的老人。
但是在审视片刻之后,他低语着,“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
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粘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含糊地吐着奇异的喉音。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他捏好小块的粘土,粘在塑像身上,刮开一些。
这样过了半小时,一小时……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在创世的太初的上帝。
最后,带着舒叹,他扔下刮刀,以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接着,他又转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
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他凝视着,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显然对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
在麦东的那天下午,我学到的比在学校所有的东西都多。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好而又值得的。
(1)对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肩苦恼地蹙着。()
A.传递出罗丹在雕刻作品过程中的思想情绪变化。
B.为成功而兴奋,为还未达到目标而苦恼。
C.说明罗丹是个多愁善感的人。
(2)文章结尾通过议论点题,把“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精炼地概括为两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罗丹的浑然忘我的工作精神曾感动着许多人,你能再举出几个专心致志地工作或学习的例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福楼拜认真地看了几篇,脸上露出了微笑,说:“这些作品,表明你有了进步。但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福楼拜继续说:“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如你要描写一堆篝火或一株绿树,就要努力去发现它们和其它的篝火、其它的树木不同的地方。”莫泊桑专心地听着,老师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启发。福楼拜喝了一口咖啡,又接着说:“你发现了这些特点,就要善于把它们写下来。
(1)“贵在坚持”中的“贵”意思是( )
A.价格高 B.评价高
C.以某种情况为贵 D.地位优越
(2)照样子,用简洁的语言将其他三点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贵在坚持——( )——( )——()
(3)体会以上短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莫泊桑和福楼拜是很好的朋友,他们在一起交换写作经验
B.福楼拜教导莫泊桑写作要贵在坚持
C.福楼拜教会了莫泊桑很多做人的道理
课外阅读。
动物导航之谜
①科学家们利用蜜蜂和鸽子所做的动物导航实验,已经初步揭开了这两种动物导航的秘密。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地利生物学家弗里希,曾在20世纪40年代,用一系列实验测出了蜜蜂的基本导航能力,证明了蜜蜂通常是利用太阳作为罗盘进行导航的,指出蜜蜂就是以太阳作为参考点,通过“舞蹈”告诉其他蜜蜂如何到达它发现的花源地。
②通过信鸽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动物的远航是以太阳为罗盘进行导航的。科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群鸽子关在离家以西160千米的屋里,中午时打开电灯模拟黎明,然后放出鸽子,它们以为这是黎明,太阳在东方,但此时却正好在南方,鸽子看到太阳后就根据太阳来导航而飞向南方,它们还以为这是向东方朝家飞呢。
③蜜蜂和鸽子不仅在有太阳的时候能顺利导航,就是在没有阳光的阴天也能准确地返回自己的家园。因此可以推测,它们可能有另外一套导航系统。科学家们首先通过实验发现蜜蜂对磁场很敏感。美国科学家沃尔科特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给鸽子带上一个小头盔,可以精确地控制每只鸽子飞行时的磁场。当控制头盔产生一个北极朝上的磁场时,鸽子就飞不回来;如果产生一个南极朝上的磁场时,鸽子又可直接飞回。这就证明鸽子是利用磁北极导航的。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辨别( )模拟( )
推测( )敏感( )
(2)蜜蜂、鸽子是依靠_、_
导航的。
(3)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①段中的加点词“初步”能否删去?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