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图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装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
B.用图2装置可探究铁的吸氧腐蚀 |
C.用图3装置可制取氢氧化亚铁 |
D.用图4装置可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氧化性 |
下列图象能正确地表达可逆反应3A(g)+B(g)2C(g)(△H<0)的是
已知某温度下,Ka(HCN)=6.2×10-10mol•L-1、Ka(HF)=6.8×10-4mol•L-1、Ka(CH3COOH)=1.8×10-5mol•L-1、Ka(HNO2)=6.4×10-6mol•L-1。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mol•L-1的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A.HCN溶液 | B.HF溶液 | C.CH3COOH溶液 | D.HNO2溶液 |
某反应2AB(g)C(g)+3D(g)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S应为
A.△H<0,△S>0 | B.△H<0,△S<0 |
C.△H>0,△S>0 | D.△H>0,△S<0 |
某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氯化钠和硫酸,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用石墨作电极电解该溶液时,根据反应产物,电解可明显分为三个阶段,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阴极只析出氢气 | B.阳极先析出氯气后析出氧气 |
C.电解最后阶段为电解水 | D.电解过程中溶液的pH不断增大,最后pH为7 |
已知CH4(g)+2O2(g)=CO2(g)+2H2O(l),△H=-Q1kJ•mol-1;
2H2(g)+O2(g)=2H2O(g),△H=-Q2 kJ•mol-1;
2H2(g)+O2(g)=2H2O(l),△H2=-Q3 kJ•mol-1。
常温下,取体积比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0.4Q1+0.05Q3 | B.0.4Q1+0.05Q2 |
C.0.4Q1+0.1Q3 | D.0.4Q1+0.2Q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