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③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④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是()
| 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
| B.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 |
|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
| D.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下列说法中蕴含的哲理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 A.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
| B.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
| C.只要遇到菠萝,盐也会发出甜蜜的味道 |
| D.当你用手指着别人时,别忘了有三个指头正对着你自己 |
有体育常识的人都知道,无论赛跑还是赛车,在直道上是很难甩开对手的,只有在跑道的弯道区,才容易超越对手。这启示我们()
| A.做好量的准备为质变创造条件 |
| B.发展要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趋势 |
| C.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与发展 |
| D.实现了质变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
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实现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这就是物联网。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
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
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
|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
|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 D.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