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战后欧洲( )
| A.丧失了世界政治中心的地位 | B.面临着美国和苏联的威胁和控制 |
| C.出现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动荡 | D.欧洲霸主地位不复存在 |
1927年召开的联共(布)“十五大”的主题是
| A.实现农业集体化 | B.实现工业化 |
|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D.通过苏联新宪法 |
1918年苏俄与德国签定《布列斯特和约》,该和约有利于苏俄
| A.清除国内反动势力 | B.恢复国民经济 |
| C.向社会主义过渡 | D.巩固新生政权 |
俄国封建势力不再占统治地位是在
| A.1861年改革后 | B.列宁诞生时 |
| C.1917年二月革命时 | D.1917年十月革命时 |
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是因为
| 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 B.国家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
| 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业仍然归国有 |
| 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
苏联的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在于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 B.优先发展轻工业 |
| C.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 D.优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