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马克垚教授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材料中伏尔泰没有认识到( )
| A.儒学文化具有自由、平等的精神 | 
| B.儒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本质不同 | 
| C.儒学思想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 
| D.儒学可作为抨击天主教神学思想和等级制度的武器 | 
《蒋介石日记》中曾有这样的一段记录:“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据此推断,这则日记最有可能记录于
| A.20世纪10年代 | B.20世纪20年代 | 
| C.20世纪30年代 | D.20世纪40年代 |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曾于1940年9月至电朱德说“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此嘉奖。” 蒋介石至电嘉奖的这场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 B.百团大战 | 
| C.平型关大捷 | D.台儿庄战役 |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最重要意义在于()
| A.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 
|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 
|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 
| D.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性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 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 
| C.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 
| D.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 
德国《共和报》曾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此处所言战事
| A.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 
|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 
| C.切断了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 | 
| 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