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关于民生问题的新探索包括( )
①人民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 ②节制资本 ③实行“耕者有其田” ④核定地价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下面是毛泽东写的一首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成立 | B.红军长征 | C.三大战役 | D.渡江战役 |
以下所示摘选自《危机应对: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对策》一书的目录。它反映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第三章 国民政府的外交对策 |
|
第1节 |
开展对日交涉,谋求和平解决 |
第2节 |
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国际同情与支持 |
第四章 国民政府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 |
|
第1节 |
国民政府政治上的变动 |
第2节 |
国民政府战时经济政策的调整 |
A.七七事变后政府开始调整与中共政策
B.国民政府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继续妥协
C.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全面应对危机
D.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倡导全面抗战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 B.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 | B.无产阶级革命 |
C.民族革命 | D.国民革命 |
严复说:“益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之事,则仅得其皮毛。……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在此,严复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中体西用 | B.西体中用 | C.体用一致 | D.体用两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