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第38章》
材料二: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2003年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史》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但是在道德、政治经济、农业、技艺这方面,我们却应该做他们(中国人)的学生了。”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三: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老子认为仁义礼乐产生的原因?与之相对应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的道德观与文艺复兴时期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旧中国家庭伦理道德有何特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文艺复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古代中国和雅典各自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4分)
(2)公元前6世纪,梭伦改革把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2分)克利斯提尼改革以什么为单位进行选举?(2分)这些措施沉重打击了哪一个社会阶层的政治特权?(2分)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3)根据材料二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废丞相以后有何利弊?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深化认识自身,同时又拓展认识世界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这是神一般的尽善尽美。……在我看来,最美好的人生是向合情合理的普通标准看齐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没有奇迹,也不荒唐。
——[法]蒙田(1533—1592):《论经验》
(1)据材料一,概括蒙田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简述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2)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前后欧洲人对世界(陆地)范围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认识的变化给欧洲思想领域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宇宙由通过因果关系“胶合”起来的事件组成,牛顿找到了这种因果关系的科学描述,揭示出了它的法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3)材料三中牛顿所揭示的“自然法则”指什么?以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宇宙观的变化为例,说明自然科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习近平说:我们的思想文化,既要深深根植于优秀传统沃土之中,又要随着历史和传统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几乎和秦始皇一样信奉法家思想,不过据说在其统治时期他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关于宋代的思想文化有两种看法具有代表性。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吕思勉对宋代文化在总体上还是相当推崇的,认为“宋朝是一个有创辟的时代。其学术思想和文艺都有和前人不同之处。”
(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信奉法家思想的主要措施。汉武帝时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有何影响?
(2)你会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看法?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只列看法,不说理由不得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1)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思想、科技、政治制度角度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
材料二: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 间
欧洲
时 期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元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2)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各有何特点。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此时提出这样一项计划(国际货币计划)具有极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以行动表明我们的……令人鼓舞的国际经济目标的时机已经成熟。
——美国财长摩根索(1943年)
材料二美国不打算在战争结束后背弃为战争折磨而处于贫困状态的国家,而是打算在长期困难的经济重建任务中帮助他们,这不是出于自私的动机,而是源于认识到这一真理即繁荣与和平一样不可分割。现在向他们提出保证,就是团结和鼓励反轴心国家的力量,极大地加强他们赢得胜利的信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与货币混乱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各国之间形成一种共识,即稳定的货币关系有助于世界贸易的扩展和持久的和平与安全……在这场战争中并肩作战的国家之间结成的政治军事同盟有助于彼此的妥协。
——陶婧《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立背景及其对最初计划的偏离》
材料三更重要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粉碎了战前几个殖民帝国的货币势力范围,停止了恶性贬值带来的贸易冲突。货币管制瓶颈的削弱,为国际经济开拓了全新的视野和思维。从大航海时代以来,大概这是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
——孔笑微《斯芬克斯的遗产》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中摩根索提出该观点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能够建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