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永恒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第一篇章 适应自然
材料一 上古穴居而野处(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
材料二 两幅图片
(1)和材料一住山洞比,材料二中远古时代人们的居住条件变成住
(2)材料二中图一房屋是 原始居民建造;图二房屋是 原始居民建造。
第二篇章 利用自然
材料三 “尧时,水……滥于中国”
——孟子《腾文公下》
材料四 四川平原上……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余秋雨《文化苦旅》
(3)材料三反映了尧时存在什么严峻的问题?谁为治理此问题三过家门而不入?
(4)材料四指的是哪项“水利工程”?它使四川成都平原获得了什么美称?
第三篇章 感悟自然
材料五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不误农时,粮食就吃不完)
——孟子《梁惠王上》
(5)材料五体现了孟子“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思想主张,对你有何启示?
历史诊断(先指出正误,如有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9分)
1.小历问:“小史,你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小史答:“我知道,是从新中国的成立就开始的。”
诊断结果:
改正:
2.小历问:“小史,你知道我们党中央曾经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吗?”
小史答:“知道啊。这使得‘右’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诊断结果:
改正:
3.小历说:“小史,你知道‘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吗?”
小史答:“是我们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才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诊断结果:
改正:
问题探究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结合你所学知识,
(1)列举出党犯的左的错误都有哪些?
(2)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什么?
(3)从对这些左的错误的思考、反思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1952年底,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材料三: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些重大事件?
(2)材料一、二、三中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哪些?
(3)从材料三中,我们应该吸收什么教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的自耕和雇耕的土地及其财产,不得侵犯。”
请回答:(1)上述材料引自什么文件? 它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2)从材料中概括土地改革的目的。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史诗,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工农红军长征展开“主题学习活动”。
(1)根据上题,分析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
(2)红军长征途经了许多地点,,还在一个地方召开了长征途中最重要的一次会议。请问:会议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3)请联系自己,谈谈怎样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