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数百年,欧洲、中国都经历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都爆发了一次有重要影响的革命,通过一些法律的制定,巩固了革命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4~16世纪的西欧,人们认为:“人类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说:“人具有高贵的理性,人具有伟大的力量,人的行为像天使,人的智慧像天使。”
(1)材料一显示14~l6世纪的西欧广为流传的一种思潮是什么?
材料二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要有探索勇气和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社会,而不被恶社会所征服”。
(2)陈独秀为“战胜恶社会”,希望青年们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这两场“思想文化运动”有什么共同作用?
材料三 为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许多国家爆发了革命,为巩固革命成果制定了法律性文件。下面是某法律条文的摘要和某次革命时的情景。
(3)图一中的条文出自哪一法律性文件?图二中的情景出现在哪次革命中?制定图一文件的革命与图二所示的这次革命,从影响上看有哪些相似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 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马克思
材料二:“我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我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
──鲁迅
请回答:
(1)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项伟大发明”是经过哪条中西贸易要道、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2) 中国三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具体地说,“印刷术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所指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
(3)三大发明在中国遭到冷遇甚至来搞封建迷信,在西方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对于相同的科学技术却带来不同的命运,谈谈你对科技发明的看法。
(新疆乌鲁木齐)"一带一路"战略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示意图
(1)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版图的标志是什么?图中"大秦"指的是当时哪个国家?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东西方有何影响?
材料二 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2)13世纪时,有本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书名是什么?15世纪开辟了绕非洲大陆前往印度航路的是哪个国家的航海家?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交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出席"亚非国际"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是谁?他提出了什么方针?会议的圆满成功有何意义?
材料四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4)1993年这个"共同体"又叫什么?对西欧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你认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
材料五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5)此次会议通过了什么?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国家制定"一带一路"战略目的的看法。
读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事件与日本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著名领导人是谁?
(2)图二反映的事件与图一反映的事件相比,中国的抗战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起来的统一战线是什么?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指的是什么?南京失陷后,国民政府"战时的陪都"在哪里?
(3)图三反映的事件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国际反法西斯力量走向联合共同签署的文献是什么?写出1945年为尽快打败法西斯召开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的名称以及苏联后来根据该会议决定采取的军事行动。
(4)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关于"调休放假"的通知规定:今年9月3日全国放假1天。根据图四,请你简要说明理由。
(5)"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谈你的认识。
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是中学历史学习的任务之一。
(1)根据"周年记忆"方法,完成下列填空。
①最近国务院规定,今年9月3日全国放假一天,这是为了纪念中国胜利周年。
(2)根据"辩论法"理解罗斯福新政。请选择下列一种观点进行论证。
材料:罗斯福新政措施知识结构图
观点:甲方,新政维护了资本家的利益。
乙方,新政维护了工人的利益。
(3)根据"计量史学"方法来理解经济发展,下列对表中数据理解正确的有
年份 |
2003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万亿美元) |
1.64 |
2.26 |
2.71 |
3.49 |
5.93 |
中国在世界的排名 |
6 |
5 |
4 |
3 |
2 |
①它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②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③它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效④它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
⑤它反映了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4)根据"因果关系"方法理解历史事件,并完成下列填空。
(5)运用"史论结合"方法时,要讲究史实与结论的一致性,下列搭配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① |
1787年,美国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
它宣告了美国的独立。 |
② |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业的生产面貌等。 |
它是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
③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不断发展,使资本家人数和工人人数不断增加。 |
它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 |
④ |
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责是审查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和法规;监督执行贸易协定;解决贸易争端等。 |
它是一个国际金融组织。 |
世界格局不断发展变化。
材料一巴黎和会知识结构图
(1)材料一中①②对应的内容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的实质。
材料二所谓"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徐蓝《美国大战略与对外政策调整》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列出两大集团在经济(或军事)方面的对峙表现,并谈谈近半个世纪两大集团对峙与竞争状态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材料三 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据材料三,指出冷战后形成的世界政治局面。面对现在的世界局势,谈谈你对中国增强经济实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