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
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
下列措施中,对地方割据起到限制作用的是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唐朝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 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说”指出从唐到宋,中国进入到一个彻底削平封建割据和贵族势力的“君主—平民”二元结构时代,平民力量开始得到培植。支持“平民崛起”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是
①科举制产生与发展 ②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③租佃关系出现 ④文学、艺术等方面世俗文化兴起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
初试 |
二试 |
三试 |
|||||
明经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
答时务策三道 |
||||
进士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 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
作诗、赋、文各一篇 |
作时务策五道
|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A.唐朝时进士及第就可做官 | B.明清时年龄很小的应试者称为“童生” |
C.进士科通常比明经科容易考取 | D.科举制正式形成于隋炀帝时期 |
秦始皇统一南岭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郡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世袭 ②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③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④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