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错误的是
| A.放弃进化论 | B.重新评估传统 |
| C.反思西方文明 | D.肯定孔孟之道 |
“或入園中,拖出袁来还我國;余立道上,不堪回首望前途。”与该对联创作直接相关的背景是
|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诞生 | B.清帝退位王朝统治结束 |
| C.帝制复辟共和政体遭破坏 | D.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兴起 |
1859年,洪仁玕提出由私人集资筹建“书信馆”,并用火车运送邮件,“以通各色家信”。这反映了
| A.太平天国大力推行近代化 | B.洋务派试图发展近代邮政 |
|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兴起 | D.先进中国人主张学习西方 |
清代学者吴定说:“道学之名,不见于经。自《宋史》创立道学之传,以尊濂、洛、关、闽诸贤,一时从其游者,罔非沐仁浴义,暗然为心性之谋,何其盛也。”由此可见宋元之际
| A.道教形成众多流派 | B.道家与儒家思想交锋激烈 |
| C.理学成为儒学正统 | D.儒学经典开始成为科考内容 |
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这主要说明日本
| A.鼓吹军国主义 | B.积极对外扩张 |
| C.宣扬武士道精神 | D.实行征兵制 |
历史学家平森指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 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
| 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 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