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
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 |
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 |
C.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 |
D.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
有学者指出,伯里克利改革进一步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并罗列论据有:政权向所有等级公民开放,发放公职津贴、观剧津贴等。可见,该学者认为伯里克利改革对雅典民主的“发展”表现为( )
A.民主基础的扩大 | B.对一般民众的讨好 |
C.阶级矛盾的缓和 | D.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
有人评价一项制度:“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辩其贤愚”。下列史料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于以贵不以长 |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
C.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到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表述符合其特征的是( )
A.由“公天下’’到“家天下” | B.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
C.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变 | D.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
《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这表明,内阁( )
A.在太祖时期正式建立 | B.在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
C.成为朝廷的法定中央机构 | D.六部百司为大学士属官 |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这表明军机处官员( )
①在皇宫内办公 ②按才德标准遴选 ③多为临时差遣 ④权力取决于皇帝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