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不同时期的教育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教育弟子有四个主要内容,“文、行、忠、信”。在文、行、忠、信里,文虽放在第一位,但行、忠、信却大都属于道德品质教育,实际上德育占有主要位置。孔子经常教导他的弟子要学礼,认为“不学礼,无以立”。他认为“学礼”是学习做人处世的根本。……他要求弟子首先做一个符合社会标准的人,其次才是学习文化知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此外,还在郡国兴办学校,亦以“五经”作为教材教授学生。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从17世纪中叶开始,长老会派控制的苏格兰建立了教区学校网,为各阶级的儿童提供学会读写和获得宗教知识的基本场所。1682年法国建立了基督教学校,教儿童教义问答和基本读写知识。英国圣公会以及其他新教各派也都建立起了“慈善学校”教育贫苦儿童。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并简要评价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体现了汉代教育的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指出西方近代教育起步时呈现的特点及其成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图示一
图示二

(1)图示一所表现的是什么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图示二,写出该图反映的是近代哪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该图反映出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什么原则?
(3)分别指出图中A、B、C三个机构的名称和行使的权力。
A、
B、
C、
(4)请简要指出:图中A和B的相互关系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制度?这种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图二所示朝代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比图一有何进步性?
(3)概述图二所示朝代创建的一整套制度的历史意义。

国家记忆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集体记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留给我们的既有被迫融入世界的屈辱记忆,又有找寻中国发展道路的革命记忆,还有追求国家富强的改革记忆。
(1) 请列举能体现以上三种记忆的历史事件。
(2)选择其中一种记忆,论述它如何塑造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国际格局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等关系,20世纪先后形成了四个重要的国际关系格局。
问题:
(1)在方框中依次填出20世纪先后形成了四个重要的国际关系格局。
(2)结合史实叙述二战后至今国际格局的演变趋势。

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特征
中世纪这个概念产生于文艺复兴时代,后来泛指整个欧洲封建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认为,在中世纪,欧洲人经历了愚昧、封闭、遏制人性的“黑暗的世纪”。近年来,学者们经过深入研究发现,“黑暗的中世纪”的论断有失偏颇,中世纪在缓慢发展中孕育着新时代诞生的各种力量。请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上述两种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