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
A.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 B.开始确定官员监察制度 |
C.没有依照条例办事 | D.较好发挥了监察作用 |
20世纪初到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汇流,集中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王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集团的矛盾,这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北洋军阀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B.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
C.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此时已全面走向腐朽,成为众矢之的 |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阻力主要来自本国封建势力 |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 B.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
下列政治制度或措施中,不是针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 B.明朝在各省设三司 |
C.北宋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 | D.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 B.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 D.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
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 B.元朝 | C.北宋时期 | D.清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