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蒙学修身教科书》,分为修己、保身、待人、处世四章,有关守法、纳税、财产和政治等内容属于“处世”章,相关课文有:“纳税者皆有监督用此税项之权”;“我于公财产无取用之权,我于私财产有支付之权”;“天下无无政治之国家。……同一政治,必民之多数以为可者,方著为令”。这一教科书的出现
A.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型教育制度的确立 |
B.推动了国人价值观念和知识体系的更新 |
C.推动了学校开始突破传统经学教育 |
D.反映了民主共和成为历史潮流 |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这里的民族危机是指
A.法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 | B.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
C.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资本输出 | 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观察下图,从根本上反映了
A.完善中央集权 | B.强化君主专制 |
C.提高行政效率 | D.弥合君相矛盾 |
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弟子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故刘邦采取的新举措
A.废除了郡县制 | B.分封同姓诸侯王 |
C.实行察举制 | D.设置了刺史 |
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预朝政”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从唐太宗开始的这些做法表明
A.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缩小了 | B.皇帝任用宰相的范围仅限于三省长官 |
C.宰相成员增多导致皇权旁落 | D.便于集思广议,又使之互相牵制 |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要让每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下列表述中属于秦始皇当时的“中国梦”是
A.希望皇权至高无上,强化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 |
B.开始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
C.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君权专制 |
D.废除丞相和中央及地方官员世袭制,选贤任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