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由此可见,从中要吸取的“教训”是
| A.生产过剩,市场狭小 | B.忽视民主与法制 |
| C.重视积累,忽视消费 | D.片面发展重工业 |
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造成B段发展趋势的原因是()
| A.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
| B.政府的鼓励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
| C.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
| D.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大众传媒的变迁 |
| C.思想领域的变化 | D.民主政治的发展 |
“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阶段最恰当( )
| A.一战时期、1928~1936年 |
| 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 |
| 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
| D.1928~1936年、三大改造时期 |
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近代中国最具革命性的经济成分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冶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
|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
|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
|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
|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