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前后,美苏合作关系逐渐破裂,双方采取了对抗性的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和苏联政府在同人民民主国家的关系中严格遵守不干涉其内政的原则。苏联承认这些国家的人民政府,在政治上支持他们。苏联忠于自己的国际义务,从战时大大减少了的储备中拿出粮食、种子和原料提供给人民民主国家……苏联的武装力量驻扎在人民民主国家,苏联使得外国帝国主义者干涉民主国家内政的企图不能得逞……
——(苏联)波诺马辽夫《苏联共产党史》
材料二 在目前的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往往是不自由的。……我认为,我们必须帮助渴望自由的人民以自己的方式主宰他们的命运。我认为,我们应该首先在经济和财政方面予以援助,这对经济稳定和政治的有序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国会咨文
材料三 西方正在、并将继续试图通过将自己的利益确定为“世界共同体”的利益来保持其主导地位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个词已成为一个委婉的集合名词(代替了“自由世界”),它赋予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为维护其利益而采取的行动以全球合法性。例如,西方正试图把非西方国家的经济纳入一个由自己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据材料一、二,概括美苏两国各自的基本立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立场对世界格局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局势分别产生的主要影响。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二战结束前后形成的“全球经济体系”。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按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收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材料二
材料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3月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针对当时政治弊端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的思想在当时没有形成社会思潮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二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延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主要规定有: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情势不同”的主要表现;(6分)概括《钦定宪法大纲》中对议院与君主关系的认识,并指出其实质。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的参议院、临时大总统、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华民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4分) 这在当时的中国具有怎样的意义?(2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重要政治制度 |
作用 |
政治协商制度 |
|
昭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奠定了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 |
|
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与团结。 |
综合以上材料,你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有何认识?(2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某沿海城市科技工业园计划修建一条科技景观大道,大道两旁准备放置一些中外人物的雕塑作品。下面是可供选择的人物清单:牛顿、爱因斯坦、李时珍、詹天佑。
材料二:“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理论体系。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近代科学。这种科学被证明是形成控制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近代科学,其阻碍因素是什么?”——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回答:请选择材料一中的两位人物说明成就。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16——18世纪的现实,简要评价李约瑟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李约瑟提出的问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社会契约,他不是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一种约定,它是共同体和其各个成员之间的一种约定。它以社会契约为基础,是合法的一种约定;它对一切人一视同仁,是公平的一种约定;它除了公共幸福之外,不能在有任何其他的目的,是有益的一种约定;他有公共力量和最高权力做保障,是稳定的一种约定。——卢梭《社会契约》卢梭《社会契约》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在卢梭所生活的时代社会主流思想有何特点?
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鲜卑族拓拔部首领)说:“漠北人能捕捉六畜,善骑马奔驰,随水草迁移,哪有什么可以做将领的人”。
材料二培理来航时,赠给幕府的是显示工业文明的火车机车模型和电报机,而幕府却只能用力士搬运回赠的大米来展示实力。
——以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教材据材料一、二指出中、日两次改革前社会状况的共同特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解决上述问题,两次改革分别在经济、文化领域采取了什么重要措施?(10分)
材料三
图一孝文帝着汉服出行图图二 19世纪末一日本男子观察材料三图片中的服饰。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说明两次改革的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