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1906十年间,中国赴日留学生数以万计,是“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在人数上,近代中国留日人数超过了留学欧美各国人数的总和。促使中国青少年留日活动兴起和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 A.明治维新的成功 | B.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 |
| C.清末新政的推动 | D.国民政府的鼓励 |
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 A.从1949—2008年,中国出现了三次建交高峰 |
| B.中国成为主导国际关系发展方向的国家 |
| C.中国已经完全实现了和平崛起 |
| D.中国是多级格局中最重要的一极 |
邓小平同志曾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表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构想是
| A.武力统一 | B.一国两制 | C.台湾独立 | D.一中一台 |
1946年10月10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梁漱溟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 A.国民党发动战争,撕毁政协协议 | B.当时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
| C.抗战胜利后,中共反对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
某论文的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苏联解体”。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崩溃 | B.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
| 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 D.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
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 A.联合国 | B.世界贸易组织 | C.欧洲联盟 | D.不结盟运动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