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文中“天启壬戌秋日”使用的是( )
| A.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 B.年号纪年法 |
| C.干支纪年法 | D.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 |
某学习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据此推断,该研究课题应该是()
|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
| B.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
| C.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
| D.古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
美国考古学家曾在希腊发现刻有铁米斯托克里(雅典政治家)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14人刻写。由此可以看出“陶片放逐法”()
|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 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妙方 |
| C.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 | D.是一出民主闹剧 |
隋唐时期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元朝时在中央也建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最根本的不同在于()
|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
| B.前者是立法机构;后者是行政机构 |
| C.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各民族的控制而设 |
| D.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
|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
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A.清 | B.明 | C.汉 | D.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