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④“(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
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 )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③① |
C.②③④① | D.③④②① |
刘金质在《冷战史:1945—1991》中说:“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向新格局转变的过渡时期。世界各国人民不会甘心在美国的领导下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自己。”其中“向新格局转变”指的是
A.即将确立新的两极对峙格局 | B.消灭国际力量中心的过程 |
C.建立稳定的单极世界的过程 | D.将形成多个力量中心的制衡 |
1919年7月14日,湖南学生联合会创办的《湘江评论》创刊,毛泽东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创刊宣言中提出“自‘世界革命’的呼声大倡,‘人类解放’的运动猛进,从前吾人所不置疑的问题,所不遽取的方法,多所畏缩的说话,于今都要一改旧观,不疑者疑,不取者取,多畏缩者不畏缩了。这种潮流,任是什么力量,不能阻住,任是什么人物,不能不受它的软化”。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
A.倡议组建革命军队 | B.呼吁进行社会革命 |
C.创建工人阶级政党 |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
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这种空前浩大的人力动员,解放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可以说超出了最高的负担界限。当时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这种超出寻常的战争承受能力的客观条件是
A.解放区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 | B.华北和华东良好的农业基础 |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 D.受到解放全中国的激情鼓舞 |
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A.义和团运动 | B.新文化运动 | C.五四运动 | D.国民革命运动 |
1900年,李鸿章在广东使用机器铸造铜元,随后福建、江苏也跟进用机器铸造铜元,因其品质优、成本低,中央在1902年2月下令“沿江沿海各督抚筹款仿办,即就各该省搭铸通行”,这不仅给铜元发放了通行证,而且也将造币的权力赋予了各省。这一举措的影响是
A.各省获得了铸币权 | B.加剧了金融混乱和地方离心倾向 |
C.便于清朝统一货币 | D.使清朝的财政危机得以根本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