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国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行、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反映了清政府
| A.不在乎财政收入的多少 | B.竭力维持华夷之间的藩篱 |
| C.对西方侵略者完全屈服 | D.不顾国家主权与尊严 |
1942年初,戴安澜师长率国民党第200师入缅与日作战,不幸牺牲。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这表明
| A.国共共同抗日 |
|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 C.敬仰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 |
| D.民族英雄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
抗战胜利后,重庆政协制定的宪法提到:“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这体现的原则是
| A.民主共和、地方自治、党政分离 | B.民主共和、分权制衡、党政军分离 |
| C.人人平等、分权制衡、党政分离 | D.人人平等、地方自治、党政军分离 |
标语具有战斗力,在战争年代尤为如此。下列标语与其它三个不属于同一时期的是
A B CD
联新社记者发出的电讯报道说:“美国在华的声誉业已一落千丈,……不单是中国的共产党与自由主义者,即使是一般的银行家和商人,现在也都逐渐感觉到美国对华的两面干涉政策。”这则报道的背景是美国
| A.在巴黎和会上不顾中国主权出卖中国利益 |
| B.在一战期间加紧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 |
| C.在“九一八事变”后,纵容日本对华侵略 |
| D.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扩大对华经济侵略 |
下图为某学者所描绘的1700年以来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其中与中国相符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