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的几十年内,“清政权所关心的主要是维护中国地主、文人学者等统治阶级对它的忠诚,并借此镇压一切可能在农村平民中掀起的骚动及反清叛乱”,“平息沿海英国人的滋事,起初只被当作一个次要的小问题”。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论述的历史事件有
| A.虎门销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 |
| B.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甲午中日战争与台湾反割台斗争 |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 |
客家人在迁徙时,把族谱、家谱敬若神明,视之为凝聚族众、延续精神的传家之宝。这种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 A.分封制度 | B.宗法制度 | C.礼乐制度 | D.宗教信仰 |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西周初期分封制 |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
| C.西周末王室衰微 | D.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
《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这反映西周政治是
| A.神权政治 | B.皇权政治 | C.族权政治 | D.官僚政治 |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被看作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政策
| 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 | B.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 |
| C.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权益居于列强之首 | 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 |
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
| 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
| 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
|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
| D.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