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迁就妥协,使大盗窃国,军阀攘权……革命无统治之威,人民乏制裁之力,再看那旧染污俗,丝毫未能触及。”为此,20世纪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主张

A.进行二次革命 B.实行“实业救国”
C.改造文化心理 D.实施预备立宪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大抵徽俗,人十三(十分之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徽商重视买田置地,扩大再生产
B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 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计7 000吨或10 000吨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C
明朝中期,景德镇陶瓷业有官窑58座,民窑二三百座,一部分宫廷所用瓷器的烧制由民窑完成
民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D
“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
女权运动开展

端方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曾密奏清廷今日欲杜绝乱源,惟有解散乱党,欲解散乱党,则惟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而于种族上杜其所借口。……夫所谓于政治上导希望者,则奴才等前此所谓宣布国是定十五年实行立宪是已。”这表明( )

A.“乱党”的目标是建立君主立宪制
B.满族贵族将放弃君主专制统治
C.民主革命客观上迫使清廷预备立宪
D.民主革命是近代中国动乱的根源

《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之后,清政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直到 1902 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 5%增至 12.5%。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A.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
B.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
C.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
D.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

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彼得·珀杜研究,在18世纪60年代,抵达广州的外国商船平均每年只有20艘,到19世纪40年代增长到300艘;在1760年至1840年期间,每年抵达广州的外国人的数量,从两三千人增加到三四万人。上述变化的发生主要是因为( )

A.徽商和晋商对外贸易的扩展
B.鸦片走私日益猖獗
C.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C.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