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真实的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 A.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胜利 |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 C.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下图所示为胡适在1912年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由此可见
| A.梁启超、孙中山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推动了革命的爆发和迅速发展 |
| B.新文化运动传播了西方的民族、民主和科学思想,为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
| C.国民大革命从武汉迅速席卷到全国 |
| D.辛亥革命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有较充分的思想基础 |
明代张燮在《东西洋考》中说:“市舶之设,始于唐宋,大率夷人入市中国,中国而商于夷,未有今日之多者也。”明代出现这种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坊市界限打破 | B.重商主义政策推行 |
| C.商品经济发展 | D.“海禁”政策实行 |
中国古代一思想家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可能是
| A.孔子 | B.董仲舒 |
| C.朱熹 | D.王阳明 |
“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 A.重农抑商 | B.中央集权 |
| C.君主专制 | D.削弱相权 |
“1914年后他们将遭遇些什么,回应些什么,都已暗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14年之间的机遇里。”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A.一战的发生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关 |
| B.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盛行有关 |
| C.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全球性破坏与代议制的完善有关 |
|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继承发展了自由主义的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