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

A.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23年12月1日,陈独秀在《前锋》杂志上撰文认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会阶级固然一体幼稚,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究竟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这一认识

A.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D.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

下图是“尚也于民国二年八月十日经吴、张二人介绍入党——共和党党员证”,并盖有红色的“共和党”印章。这一图片的价值主要在于

A.证明共和党是我国最早的资产阶级政党
B.证明辛亥革命后“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C.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林立争权夺利的局面
D.有助于研究中国政治转型期的政治状况

一篇历史论文中指出:北洋舰队是洋务派标榜“御侮”、“自强”的样板,苦心经营凡二十年,耗银3000余万两,北洋海防经费支出总额,相当于同期江南制造局以及福建船政局从创办到中法战争爆发17年总支出之和……这种情况对于一个近于崩溃的封建国家是更不胜负担。这段材料

A.反映了清朝政府重视海防
B.正确指出了北洋舰队灭亡主因
C.揭露清朝政府统治腐朽的根源
D.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的必然结局

“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