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 A.有教无类 | B.学在官府 |
| C.私学兴起 | D.百家争鸣 |
明朝后期,浙江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布或纱,清晨入市,易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且复持以易”。从本质上看,这种现象是指( )
| A.浙江农村的商品经济 | B.棉纺织品交易频繁 |
|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 A. | ①②④ | B. | ②③④ | C. | ①②③ | D. | ①③④ |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
| A. |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B. | 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
| C. | 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 D. | 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
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
| A. | 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 B. | 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
| C. | 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 D. | 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
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1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
| A. | 贝用于占卜 | B. | 贝用于祭祀 |
| C. | 贝是装饰品 | D. | 贝是货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