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1年3月28日,新开馆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根据史学界对 “司母戊鼎”内壁铭文(下图)的重新解读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史学界解读的依据和方法可能是

A.进一步研究古代文献 B.青铜器的纹饰与功能
C.与同期青铜铭文对照 D.研读古文字构造方法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作者所说的“革新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的表现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西汉时期的新儒学
C.宋明时期的理学 D.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潮

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此制度”当指

A.科举考试 B.君主专制 C.纲常伦理 D.军机六部

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把晚清的历史变化理解为“庞大中央帝国在西方文明不断强大的冲击下被迫做出的笨拙的、充满惰性的回应,从而使中国在十九世纪的经历成了一出完全的悲剧,成了一次确是巨大的、史无前例的崩溃和衰落的过程”。费正清之所以得出上述结论,其价值取向是

A.内外因辩证观点 B.西方中心观点
C.文化全球化观点 D.文化多元化观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