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和图乙表示黑龙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沼泽、耕地及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关于图甲与图乙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1954~1976年,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
B.1954~2000年,沼泽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
C.1976~1986年,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致 |
D.1986~2000年,沼泽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 |
与1976年相比,2000年同江市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 )
A.劳动力短缺 | B.低温冷害更严重 |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 D.洪涝灾害更频繁 |
我国反映地理知识的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下题。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A.青藏高原 黄土高原 黄淮海平原 西北地区 |
B.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
C.东南沿海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
D.江淮地区 华北平原 西北地区 四川盆地 |
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 ②河流众多 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 ⑤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①②③ | B.④⑤午 | C.①③④ | D.②⑤ |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深远影响。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两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差异,并对农业生产产生显著影响。据此完成下题。两地气候差异显著的原因是()
A.气压带和风带 | B.纬度位置和地形 |
C.距海远近 | D.沿岸洋流性质 |
由于降水量不同,两地农业生产有显著差异,表现为( )
A.长江三角洲一年两熟,松嫩平原一年一熟 |
B.长江三角洲商品率低,松嫩平原商品率高 |
C.长江三角洲机械化水平低,松嫩平原机械化水平高 |
D.长江三角洲以水田为主,松嫩平原以旱地为主 |
读下图,回答下题。上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
A.发展水平 | B.生活特点 |
C.发展方向 | D.发展条件 |
下图中①、②、③、④为四个不同的区域,读图完成下题。如果只考虑图中所给的气候条件,四个区域最不适合发展种植业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列描述符合①、②、③、④四地区实际情况的是()
A.①地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应大力植树种草 |
B.②地区可以降水丰富,对水利工程建设要求较小 |
C.③地区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业结合发展 |
D.④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应退耕还牧 |
读下面某地岩层剖面图,完成下题。图中甲、乙、丙、丁按形成的时间由早到晚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 B.丙、丁、乙、甲 |
C.丙、乙、丁、甲 | D.丙、丁、甲、乙 |
有关图中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在A地修建水库,因为A位于岩性坚硬的背斜顶部 |
B.可以在.岩浆岩乙处寻找到化石 |
C.可以在A地修建采石厂 |
D.在A处钻井,一定能找到天然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