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某国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资源指标(%),读图判断下列问题。与东部地区相比,该国西部地区的特点是
A.面积较大 | B.人口密度较小 |
C.经济较发达 | D.人均淡水资源量较大 |
该国家最有可能是
A.美国 | B.俄罗斯 |
C.澳大利亚 | D.中国 |
该国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铁路 | B.公路 | C.水运 | D.航空 |
造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 | 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
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 | 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
读下表,回答:
世界 |
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 |
||||
城市人口 (亿) |
城市化水平 (%) |
城市人口 (亿) |
城市化水平 (%) |
城市人口 (亿) |
城市化水平 (%) |
|
1950 |
7.34 |
29.2 |
4.47 |
53.8 |
2.87 |
17.0 |
1960 |
10.31 |
34.2 |
5.71 |
60.5 |
4.60 |
22.2 |
1970 |
13.71 |
37.1 |
6.98 |
66.6 |
6.73 |
25.4 |
1980 |
17.64 |
39.6 |
7.98 |
70.2 |
9.66 |
29.2 |
1990 |
22.34 |
42.6 |
8.77 |
72.5 |
13.57 |
33.6 |
2000 |
28.54 |
46.6 |
9.50 |
74.4 |
19.04 |
39.3 |
2010 (预测) |
36.23 |
51.8 |
10.11 |
76.0 |
26.12 |
46.2 |
上表说明
A.1950年—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 |
B.1980—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慢 |
C.1950—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 |
D.1950—200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
下图是在300N正午时,同一高度竖立的物体在冬至日的影长随坡度的变化图。读图回答:形成日影的物体高度约为
A.2tg64.50 | B.2ctg36.50 | C.2tg36.50 | D.2ctg64.50 |
A点的地形为
A.缓坡 | B.陡坡 | C.陡崖 | D.鞍部 |
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此图反映了:
①地球公转轨道形状;②地球公转方向;
③地轴空间指向特点;④近日点时太阳直射点的半球;
⑤黄赤交角的度数。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⑤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⑤ | D.①③④⑤ |
运用此图可以正确解释
A.地球公转周期为365日6时9分 | B.黄赤交角为23.50 |
C.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 | D.北极点极昼的天数多于南极点 |
下列关于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不正确叙述是
A.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 | B.工业基础好 | C.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 | D.土壤肥力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