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8分)
材料一:正在修建的“中吉乌”铁路(如图所示)东起我国新疆喀什,是现代“丝绸之路”的一段,新疆喀什实施的“东联西进”战略,是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材料二 阿姆河和锡尔河是注入咸海的两大内流河,两条河流下游平原地带是该地区重要棉花产区。
(1)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2)新建中吉乌铁路成为我国南疆与 地区的重要通道,铁路经过地区居民多信奉 (宗教)。
(3)结合材料,喀什人“东联”是指利用我国东部地区的 优势,“西进”是要利用西部国家的 优势。
(4)分析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发展棉花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
(5)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强我国与中亚在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对于我国有哪些积极的意义?
读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出两地农业生产特点。
(2)乙图中,c、d区域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说出a、b、d三地的气候类型。
(4)说出b地农业类型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3年新增的商品粮基地主要集中在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地区和东部季风区中的______地区。
(2)A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__,其主要范围由80年代的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平原,扩大到________。
(3)与C商品粮基地相比,B商品粮基地发展的区位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
(2)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的基地,为什么?
(3)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差异较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4)F地区是我国干旱严重的地区之一,请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5)E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试分析影响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自然区位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粮食安全问题凸显。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图’,图中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个通道内波动,从中间的趋势线到通道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平均波幅与趋势值之比,表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粮食产量越不稳定。
材料二:“2003-2007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2007年7月至2008年1月我国玉米批发价格表(表4)(单位:元/吨)
时间 |
2007年7月 |
2007年9月 |
2007年11月 |
2008年1月 |
价格 |
1460.73 |
1523.57 |
1516.72 |
1543.82 |
(1)图甲显示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较差的两个显著阶段依次是__________和其中后一个阶段稳定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双项选择)。
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 B.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低 | C.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 D.农业结构调整 |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2003-2007年我国玉米生产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3)请为提高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提出合理建议
读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局部农业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状况两方面,简述A、B形成两地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2)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条件难以满足农牧业发展的需要,简述当地人们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3)说出种麦养羊业的农业地域类型;简述其主要优点。
(4)说明该地区乳畜业的分布特点;简述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