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题。下列与图中沙漠形成主导原因相同的地区是( )
①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的沙漠 ②阿拉伯半岛的沙漠
③澳大利亚中西部的沙漠 ④塔里木盆地沙漠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图示季节,沿河流各段及周边区域地理现象( )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 ②河段正值枯水期 | B.②→ ③河段水量增大 |
C.③→ ④河段沿岸草木枯黄 | D.④→ ⑤河段森林茂密 |
表1是东半球和南半球的陆地与海洋所占比重表,由此可知
A.北冰洋位于甲半球内 |
B.甲半球陆地比重小于北半球 |
C.印度洋不在乙半球内 |
D.乙半球海洋比重大于甲半球 |
图中圆圈AXBPYA为地球大圆(圆半径等于地球半径),弧AB为赤道,括号中的数据为X、O、Y三地的地理坐标。完成题。B地的经度为
A.120ºE | B.30ºE | C.60ºW | D.120ºW |
P地位于B地的
A.正南方向 | B.东北方向 |
C.东南方向 | D.西南方向 |
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题。甲河流ab段流向为
A.自东南向西北 | B.自东北向西南 |
C.自西北向东南 | D.自西南向东北 |
甲、乙河流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1为某地地形景观素描图,图2为与图1对应的等高线图。完成题。图1中①、②、③三处的地表形态分别为
A.山谷、山顶、山脊 | B.山脊、鞍部、山谷 |
C.陡崖、鞍部、山谷 | D.山脊、山谷、峡谷 |
图1中的P地对应图2中的
A.M处 | B.N处 | C.X处 | D.Y处 |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题。该地球仪地轴与(底座)水平面的夹角约为
A.23.5° | B.30° | C.60° | D.66.5° |
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A.1/500000 | B.1/1000000 | C.1/10000000 | D.1/50000000 |
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
A.20厘米 | B.40厘米 | C.60厘米 | D.80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