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题。欲使直径为0.1 mm处于搬运状态的颗粒物堆积至河床,河流流速至少应降为( )
A.0.1 cm/s | B.0.5cm/s |
C.0.7 cm/s | D.30 cm/s |
下表中P、Q两颗粒物所受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
颗粒直径(mm) |
河流流速(cm/s) |
P |
0.02 |
200 |
Q |
20 |
7 |
A.侵蚀 搬运 B.搬运 堆积
C.侵蚀 堆积 D.搬运 侵蚀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其布局合理,工业区分布主要考虑盛行风向,则该城市最可能位于()
A.欧洲西部地区 | B.非洲北部地区 |
C.我国东北地区 | D.印度西南地区 |
读我国某地区气候资料统计图,该地区所属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D.亚寒带针叶林带 |
垂直风速切变指数大,则大气垂直混合程度弱,空气对流不活跃。读下图,西宁市5000米高度内垂直风速切变指数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清晨与傍晚切变指数的差异夏季比冬季小 |
B.秋冬之交切变指数的变化最大 |
C.夏秋之交切变指数的变化傍晚比清晨大 |
D.近地面空气污染冬季比夏季严重 |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示日期最可能是()
A.春分日前后 | B.夏至日前后 |
C.秋分日前后 | D.冬至日前后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终年受低纬信风控制 |
B.乙地沿岸地区受寒流影响 |
C.甲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都大于乙地 |
D.甲地至乙地植被变化体现经度地带性 |
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7年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期间熄灯1小时。据此回答以下问题。该活动选择在春分日前后的原因是()
A.这一天全球各地同时到达20:30,全球各地都能参与活动 |
B.这一天地球上极昼极夜地区少,绝大部分地区能够参与活动 |
C.这一天西方很多国家都有庆祝春分日的传统,能更好地起到宣传的作用 |
D.这一天是春天的开始,寓意保护地球的开始 |
该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
A.节电 | B.欢庆春分 |
C.便于观测星空 | D.应对全球变暖 |
该活动最主要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A.公平性原则 | B.共同性原则 |
C.发展性原则 | D.阶段性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