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A(g)B(g)+C (g),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A(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见下表:
t/s |
0 |
2 |
4 |
6 |
8 |
n(B)/mol |
0 |
0.30 |
0.39 |
0.40 |
0.4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v(B)="0.15" mol/(L·min)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B)="0.22" mol·L-1,则反应的ΔH < 0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A,反应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减小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向容器中充入1.2 mol A、0.60 mol B和0.60 mol C,反应达到平衡前的速率:v(正)<v(逆)
下列物质的俗名、化学式、主要用途都正确的是
A.生石膏(2CaSO4·H2O):用于制造各种模型 |
B.纯碱(NaHCO3):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 |
C.硫酸钡(BaSO4):作白色颜料、“钡餐” |
D.胆矾(CuSO4):用于制造农药 |
某冶炼厂利用炼铜产生的SO2生产硫酸,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其原理是 ( )
A.利用了SO2的水溶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 |
B.利用了SO2的氧化性,将SO2直接通入水中 |
C.利用了SO2的氧化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 |
D.利用了SO2的还原性,使其与O2反应而转化为SO3,再与水反应 |
下列有关硫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大气中的硫可能以酸雨的形式进入土壤 |
B.煤和石油中的硫燃烧生成三氧化硫进入大气 |
C.化石燃料中的硫来自于形成化石燃料的生物体 |
D.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可能是导致雾霾的成因之一 |
把SO2通入NaOH溶液中,当SO2和NaOH完全反应时,其质量比为6∶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后SO2有剩余 |
B.溶液还可吸收SO2 |
C.溶液中除OH-外,只存在一种阴离子 |
D.溶液中溶质(正盐与酸式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
Na2O2、Cl2、SO2等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a2O2、Cl2、SO2依次属于电解质、单质、非电解质 |
B.标准状况下,1 mol Na2O2和22.4 L SO2反应生成Na2SO4,转移电子数目为NA |
C.等物质的量Cl2和SO2同时通入品红溶液,褪色更快 |
D.在Na2O2中阴阳离子所含的电子数目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