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的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A.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C.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 D.热胀冷缩——分子间有间隔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B.

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36 : 100

C.

将24℃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10℃时,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

模型认知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方法。如图是工业制取硝酸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 : 1

B.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 17 : 40

C.

反应前后金属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

丙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B.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

C.

5mL水与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微粒的运动和变化是导致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

B.

原子虽小,既有质量也有能量

C.

繁多复杂的物质是由种类有限的元素组成的

D.

离子带电,所以不能构成物质

吃粽子是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灰汤粽”香气四溢,征服味蕾,深受人们欢迎。制作时先用多层纱布盖住容器口,再将草木灰放在纱布上,不断用沸水浇淋,得到浓度较大的碳酸钾溶液,即为“灰汤”,将包好的粽子放入“灰汤”浸泡数小时后再煮制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沸水中,碳酸钾的溶解度较大

B.

碳酸钾属于碱

C.

“灰汤粽”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

D.

制作“灰汤”的过程中用到了过滤原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