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河流上下游两个水文观测站测得的全年流量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 A.降水 | B.湖泊水 |
| C.地下水 | D.冰川积雪融水 |
下列有关甲、乙流量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为上游 ②乙为上游 ③甲站的流量受水库调节 ④乙站的流量受水库调节
| A.①③ | B.②③ |
| C.①④ | D.②④ |
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题。
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
| A.青藏高原 | B.西北地区 | C.南方地区 | D.北方地区 |
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
| B.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
| C.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
| D.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据此回答以下题。
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省区简称)()
| A.内蒙古、甘、藏、青 | B.新、内蒙古、藏、青 |
| C.青、藏、内蒙古、新 | D.新、藏、甘、青 |
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A.甘肃、河北 | B.新疆、内蒙古 | C.陕西、宁夏 | D.青海、西藏 |
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
|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 D.退耕还草 |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
|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
|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 D.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
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红红火火。读“新疆特色农业产业带分布图”,回答以下题。
新疆一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完成设计的课题,分两组进行实验探究:甲组直接在地里种植西瓜,乙组在地上覆盖一层砾石后种植西瓜。该小组探究的课题可能是( )
| A.西瓜品质与农药残留的关系 | B.西瓜品质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
| C.西瓜品质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 D.西瓜品质与昼夜温差的关系 |
新疆大规模发展特色农业,带来的生态问题主要有 ( )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②气候恶化,沙尘暴危害加剧
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④地下水质恶化,地面沉降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读图,回答以下题。
①②两图所示区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 )
| A.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冲积平原 | 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
| C.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 D.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
有关①②两区域的人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 A.人口稠密,自然增长率都较高 | B.两区域南部均以电子工业为主 |
| C.②区域北部为重要的粮棉产区 | D.①区域城市群目前发展迅速 |
土地覆盖是植被、土壤、河湖、沼泽及各种建筑物等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右图中0点为l98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它相对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109°E,34°N)向正西偏531 km,向正北偏448 km。P1,P2分别是仅考虑单一因素影响所形成的,2000年土地覆盖重心。据图回答以下题。
图中O点所处区域在土地利用中引发的最突出生态问题是( )
| A.沼泽大面积萎缩 | B.土地荒漠化 | C.森林面积锐减 | D.生态用水紧张 |
关于1980年到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心从0点移到P。点是东北地区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
| B.重心从0点移到P:点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的结果 |
| C.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 |
| D.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