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缺水严重,即便是东部的华北地区,也是如此。水资源紧缺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
(1)说出我国水资源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点
(2)请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方法,以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下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消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 
| B.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威胁 | 
| C.全线可以自流引水 | 
| D.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 
南水北调工程能给受水区带来
| A.经济效益——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 | 
| B.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 
| C.社会效益——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 | 
| D.环境效益——治理工业“三废” |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时间 |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 强沙尘暴次数 | 
   5 | 
   8 | 
   13 | 
   14 | 
   23 | 
  
|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 
   1560 | 
   2100 | 
   2460 | 
  
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 
|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 
|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 
|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 
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 
|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 
| 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 
|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问题的是
| A.环境污染严重 | B.产业结构单一 | 
| C.失业人率高 | D.城市化速度过快 | 
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 
|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 
|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 
|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 
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图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
| A.开放性 | B.差异性 | C.整体性 | D.联系性 | 
图中地区人口主要流向是
| A.②、③地区流向①地区 | B.①、②地区流向③地区 | 
| C.③地区流向①、②地区 | D.②地区流向①、③地区 |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据此回答下列各题。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 A.与科技发展水平负相关 | 
| B.与人口消费水平负相关 | 
| C.与资源负相关 | 
| D.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无关 | 
某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承载人口为40万,耕地的承载人口为67万,森林的承载人口为42万,矿产资源的承载人口为115万,则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40万 | B.42万 | 
| C.67万 | D.115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