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和图乙是南半球同一时刻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m、n为纬线,a、b为经线,两图图幅面积相同,但比例尺不同,据此完成以下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比例尺小于图乙 | B.a和b构成一个经线圈 |
C.F点位于E点的东北方 | D.F点昼长等于E点昼长 |
若该日晨昏线与赤道平面夹角为70°,则图示季节在我国能欣赏到的景观是
A.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D.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
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2~14℃。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是()
A.4月 | B.5月 |
C.7月 | D.9月 |
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
A.病虫害少 | B.水源丰富 |
C.离市场近 | D.上市较迟 |
下图A表示甲~己六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特色,图B示意某种农业的活动模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A中甲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 B.大牧场放牧业 |
C.混合农业 | D.季风水田农业 |
图A所示农业活动模式,与图B中哪一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特色一致()
A.丙 | B.己 |
C.戊 | D.丁 |
读下表我国2011年年末人口构成表和下图“我国1990~2010年总人口、城镇人口、乡村人口数量及城镇人口、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 图中①~⑤变化线分别表示城镇人口数量与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是:
A.④① | B.⑤① |
C.②⑤ | D.④③ |
读“某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A)和“劳动力在各行业中就业的百分比图”(图B),回答下列各题。图A中,E→F反映的现象是()
A.逆城市化 | B.郊区城市化 |
C.城市化加速 | D.城乡差距拉大 |
甲、乙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下列组合较合理的是()
A.甲—A | B.乙—C |
C.甲—B | D.乙—F |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
2005年与1990年相比,距市中心12千米处()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