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数量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为特大城市。读图“长江三角洲城市分布略图”,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规模越大的城市数目越多 | B.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相互重叠 |
C.规模越小的城市数目越少 | D.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相不重叠 |
读下图,回答小题。与2005年人口增长模式相符国家的特点最可能是 ( )
A.经济发展水平低 | B.老龄化人口比重低 |
C.城市化速度快 | D.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
与1996年相比,2010年该地 ( )
A.人口大量外迁 |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
C.本地劳动力相对不足 | D.城市化水平降低 |
人的一生往往要经历多次的搬迁移居活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一般有不同的迁移需求。美国人口学家A·罗杰斯等对迁移率与年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年龄-迁移率理论模型。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小题。X1年龄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因素 | B.经济因素 |
C.政治因素 | D.社会文化因素 |
关于目前各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在X3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比美国明显 |
B.美国X3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从东北迁往南部和西部 |
C.我国X2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南部地区迁往北部地区 |
D.我国X1年龄段人口的迁移方向主要是东部地区迁往西部地区 |
中新网2011年4月28日消息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今日发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 339 724 852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 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增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男性占全国总人口51.27%,女性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到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据此回答小题。材料中没有涉及的人口要素是 ( )
A.人口自然增长率 | B.性别比 |
C.人口总数 | D.人口年龄结构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0年增加7 390万人,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
B.我国人口性别比趋于不合理 |
C.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
D.男性增长速度和女性增长速度完全一样 |
读“我国某地社会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回答小题。下列关于该地1985~1995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
B.经济发展指数保持在相同水平 |
C.环境污染指数逐年上升 |
D.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
该地社会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 )
A.1985~1990年 | B.1990~1995年 |
C.1995~2000年 | D.2000~2005年 |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下列叙述,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 )
A.参与“地球熄灯1小时”活动 |
B.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 |
C.科技创新,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
D.在空调房里使用电动跑步机进行健身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