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图,读图完成问题。

甲地目前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冰川堆积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以下自然带在图示乙河流谷地出现的有
①热带草原带 ②常绿硬叶林带 ③常绿阔叶林带 ④针叶林带 ⑤冰川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⑤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9年,我国不少地区发生过多种异常天气·冬春连早,近50年罕见;4月中旬出现了大风、沙尘暴天气,持续时间之长,风速之大均为近0年来的最大值;5~6月遭受了雷雨,大风等强时流天气袭击,有些地区为超百年一遇;6月下旬,出现过35℃~43℃的高温天气,气温超过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时段的历史极值;夏秋季节,强台风。莫拉克,等影响范围最广、遭成损失最大;11月初,受强冷空气影响,出现了大范围寒潮天气;11月中旬的暴雪,近60年一遇。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一般情况下,下列灾害天气与主要出现地区连线正确的是()

A.暴雪——内蒙古 B.沙尘暴——四川盆地
C.持续高温——青藏高原 D.春旱——松嫩平原北部

强台风“莫拉克”登陆后迅速减弱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植被 C.气温 D.水汽和摩擦力

下列四个纬度相近的地形区中,受寒潮影响最小的是()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江汉平原 D.太湖平原

读图2澳大利亚图和图3季风环流图,回答

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气候类型在南美洲分布最广
B.④地区多雨季节时,我国东部地区也多雨
C.⑦地区的自然带与我国华北地区的自然带完全不同
D.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份⑤⑥地区年降水量增多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3中的是1月份的季风环流图
B.2008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遭受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与图3中高气压强盛有关,多下沉气流导致不易形成雨雪天气
C.图3中南半球的西北季风是由于气压带的移动跨过赤道向左偏而形成的,①地区夏季多雨与其有关
D.⑧、⑨两洋流,为沿岸的地区带来水汽,起到增湿的作用

2009年3月份的一天,我国某中学学生测定学校所在地的地理坐标。基本方法是:在学校操场用一根竹竿垂直插在地面上,并在地面绘一圆,当竹竿影端落在圆周上时,做两个标记,并记录下时间,如图5所示(O为竹竿的位置,P、Q是竿影在圆周上的两个影端,其中一个影端为北京时间12:20,另一个影端为北京时间15:40)。读图完成。

这一天,竿影最短时竿影长约为竿长的五分之四。
  关于学校所在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信的是

A.年内有太阳直射现象
B.山清水秀,鱼米之乡
C.地形广阔平坦,黑土肥沃
D.冬寒夏热,降水稀少

关于P、Q的分析,正确的是

A.P对应的时间是12:20 B.Q对应的时间,拉萨太阳高度在增大
C.⌒ (劣弧,与相对应)为600
D.Q对应的时间为学校所在地日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3个月后学校所在地区

A.小麦开始播种 B.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C.牧民开始在山上放牧 D.油菜花竞相开放

图甲是我国江南某城市及近郊地区范围图。图乙是①②③④四条线附近地区的夏季午后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

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可能为

A.组团式   B.集中式   C.条带式  D.放射式

图中O处最可能是

A.文化区 B.山地森林公园 C.城市广场 D.中心商务区

表1为某国历史上不同年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甲乙丙丁四个年份人口变动的情况反映了人口增长模式的一般规律,据此回答以下。

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丙、乙、丁

该国家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A.北欧     B.非洲     C.东南亚 D.南美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