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耕地重心移动轨迹图能及时获取耕地重心迁移信息,并直观反映耕地分布变化特征。下图为1953年—2005年陕西省耕地重心移动散点图,陕西省北部是陕北黄土高原,中部是关中渭河平原,南部是陕南秦巴山地。完成下列各题。通过耕地统计数据、图表和地图进行分析,绘制耕地重心移动散点图,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 B.地理信息系统 |
C.全球定位技术 | D.数字地球 |
1953~1998年,耕地重心移动使北部地区
A.降水强度降低 | B.蒸发增强 |
C.地表径流增大 | D.下渗量增多 |
2000~2001年,陕西省耕地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中部城市化速度加快 | B.北部退耕还林还草 |
C.南部种植业结构调整 | D.北部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
造成非洲萨赫勒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是( )
A.人口和贫困 | B.过垦、过牧 |
C.土地生产力下降 | D.商业性定居牧业 |
下列属于防沙工程措施的是( )
A.封沙育草 | B.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
C.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 D.设置沙障工程 |
古丝绸之路南道及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这反映了( )
A.气候的异常变化 | B.地形的隆起 |
C.大陆漂向干旱的内陆 | D.绿洲因水资源枯竭而后退 |
近些年来,我国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 |
B.人类不合理的工农业及其他生产活动 |
C.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区推进 |
D.全球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地面植被死亡 |
下列不属于西北地区荒漠化人为因素的是( )
A.水资源利用不当 | B.过度樵采 |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 D.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