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课标要求阅读的课外名著,学校开展了“话说风流人物”征答活动。下面是本次活动中的3道题,相信你一定能完成。
(1)你最喜欢的名著中的风流人物是( )来自( )。
(2)他(或她)的风流之处体现在什么地方?对你有何影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下列各题。
天极冷,小茶馆的门窗都关得严严的,充满了煤气、汗味与贱臭的干烟味,里面喝茶的几乎都是拉车的,他们喝着、说着,像鸟儿炸了巢似的讲着一日间的委屈,祥子始终一语未发,可是很留心他们说了什么。他从别人的话中,吸收着生命的苦味。认识了自己,也想同情大家。
大家正说得热闹,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车夫进了门,他穿着件短不短、长不长、襟上肘上都已露了棉花的衣服。老车夫刚坐下便全身都出溜下去,掌柜急忙给他喂了糖水,老车夫哼哼了两声,才睁开了眼。
祥子始终没有言语,呆呆的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地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然后,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老车夫用手摸了好几回包子,始终没有吃一口,直到大家从外面叫来了他的孙子小马儿,他才将八个包子交给孙子,慢慢地吞咽了两个,吃完,老车夫向大家再三道了谢,便又出了门。
祥子跟了出来,他呆呆的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祥子看着,听着,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他向来没有轻易撒手过一个钱,现在他觉得很痛快,为这一老一少买了十个包子。直到已看不见了他们,他才又进到屋中。
(1)上面文段摘编自名著《骆驼祥子》,关于这部名著,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是老舍以老上海下层平民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小说。
B.《骆驼祥子》讲述了祥子屡受打击却始终不放弃生活希望的故事。
C.《骆驼祥子》以祥子与虎妞的婚姻悲剧为主线展开故事情节。
D.《骆驼祥子》通过讲述祥子的不幸遭遇批判了当时黑暗的社会。
(2)根据以上文段,概括祥子的形象特点。并结合文段中有关细节描写进行分析。
(3)老舍先生说:"我的主角(祥子),不但吃的苦、喝的苦,连一阵风,一场雨也给他的精神以无情的苦刑。"请结合《骆驼祥子》整本书内容来谈淡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甲]"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A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死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A,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保单,拿着!"
A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乙]大约十多年前罢,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那时虽然已经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诊金一次十元并不算奇,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了;又何况是隔日一次。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1)[甲]文段中所说的A是① (填人名),文段中A给自己和车一起过生日,原因是:②
(2)[乙]文段中"名医"看病的特点是:① 。结合《父亲的病》全文,可以看出鲁迅对父亲的感情是:②
阅读下面名著《傅雷家书》选段,完成问题。
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1954年4月7日)
①聪儿:记得我从十三岁到十五岁,念过三年法文;老师教的方法既有问题,我也念得很不用功,成绩很糟(十分之九已忘了)。从十六岁到二十岁在大同改念英文,也没念好,只是比法文成绩好一些。二十岁出国时,对法文的知识只会比你现在的俄文程度差。到了法国,半年之间,请私人教师与房东太太双管齐下补习法文,教师管读本与文法,房东太太管会话与发音,整天地改正,不用上课方式,而是随时在谈话中纠正。半年以后,我在法国的知识分子家庭中过生活,已经一切无问题。十个月以后开始能听几门不太难的功课,可见 国外学语文,以随时随地应用的关系,比国内的进度不啻( ch ì 只,仅)一与五六倍之比。这一点你在莫斯科遇到李德伦时也听他谈过。我特意跟你提,为的是要你别把俄文学习弄成"突击式"。一个半月之间念完文法,这是强记,绝不能消化,而且过了一晌大半会忘了的。
②我认为目前主要是抓住俄文的要点,学得慢一些,但所学的必须牢记,这样才能基础扎实。贪多务得是没用的,及而影响钢琴业务,甚至使你身心困顿,一空下来即昏昏欲睡。这问题希望你自己细细想一想,想通了,就得下决心更改方法,与俄文老师细细商量。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
③倘若你目前停止上新课,把已学的从头温一遍,我敢断言,你会发觉有许多已经完全忘了。
(节选自中国文联出版社《傅雷家书》,有删改)
(1)针对语言学习,本文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中画线句对你的语言学习有什么启示?
(3)读了《傅雷家书》,请你给同学写一段关于整本书的推介词。
读书方法有跳读,摘抄,做笔记、圈点批注等。请你以下列名著中的一部为例。结合名著内容向同学介绍你是怎样运用读书方法的。(任选一种方法)
《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
阅读下面的诗句,按要求填空。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摘自《艾青诗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人民文学出版社)
艾青的诗歌创作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了岷峨高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所选诗句借助 这一意象,抒发了 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