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英国作家大卫·洛契佛特的小说《魔盒》,完成7—11题。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
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
来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她身材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
“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瞧,还套着那件沉甸甸的外衣!”她带着母亲般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
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你进屋时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我看你的心境不佳。”
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所驱散了。
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她在桌上放了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麻绳捆着。“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子,“对我来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真的!”
我估计,这破盒里也许装有什么珍贵的纪念品。是的,连我自己的手提箱里也藏有几件小玩意——它们是感情上的无价之宝。
“这盒子是我亲爱的母亲赠给我的,”她告诉我,“那是在1912年的某个早上,那天我第一次离家。妈妈嘱咐我要永远珍惜它——对我来说,它比什么都珍贵。……这盒子已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了。”贝格斯太太继续说:“1917年凯撒的空袭,后来德国法西斯的轰炸……我都把它随身带到防空洞里。房屋损失了我并不在乎——我就怕失去这盒子。”
我感到十分好奇,贝格斯太太任然津津乐道地说:“此外,我从来没有揭开过盖子。”她的目光越过镜片好笑地打量着我:“您能猜出里面有什么吗?”
我困惑地摇了摇头。无疑,她最珍惜的财产当然是非凡之物。她忙着又给我倒了点热气腾腾的茶,接着端坐在安乐椅上,默默地注视着我——似乎①在思索着如何选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然而,她的回答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什么也没有,”她说,“这里头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一个空盒!天哪,究竟为啥将这么一个玩意当做宝贝珍藏,而且珍藏达40年之久呢?我隐隐约约地怀疑起来,这位仁慈的老太太是否稍稍有点性格古怪?
“一定感到奇怪,是吧?”贝格斯太太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这么一个似乎②是无用的东西。不错,这里头的确是空的。”
这时我朗声大笑了起来——我不想再将此事刨根究底地追问个水落石出。
“没错,是空的。”她认真地说,“40年前,我妈将这盒子合上捆紧,同时也将世上最甜蜜的地方——家的声响、家的气味和家的场景统统关在里头了。自此以后,我一直没将盒子打开过。我觉得这里头仍然充满了这些无价之宝呢。”
这是一只装满了天伦之乐的盒子!和所有纪念品相比较,它无疑既独特又不朽——相片早已褪色,鲜花也早已化作尘土,只有家,却依然如自己的手指那么亲近!
贝格斯太太现在不再盯着我了,她注视着这陈旧的包裹,指头轻抚盒盖,陷入沉思之中。又过了一会儿——还是在那晚,我又一次眺望着伦敦城。灯火在神奇地闪烁着,这地方似乎③变得亲切得多了。我心中的忧郁大多已经消失。我苦笑着想到:这是被贝格斯太太那滚烫的茶冲跑的。此外,我心中又升腾起一个更深刻的思想——我明白了,每个人离家时总会留下一点属于他的风味;同时,就像贝格斯太太那样, ,这也是完全办得到的。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指出三处画线词语“似乎”在句中所起的作用。
似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似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全文,在空格内写一句话,要求连贯、生动,能揭示主旨。(不超过15字)
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
赏析文中贝格斯太太的形象。(200字左右)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偶像塑造的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
常江
①任何社会都存在偶像,任何社会也都需要偶像。在中国,大众偶像的"出世"大致有三种方式。
②第一种是以国家为主导性力量的"自上而下"的塑造,承载着改造思想、教化大众的重任。上世纪60年代,解放军战士雷锋和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相继成为国家倾力打造的赫拉克勒斯式的民间偶像。起初,雷锋的形象藉由一系列文字作品和摄影图片风靡全国,其中一些技术手段在今天看来虽然不无争议,但在当时确实爆发了难以置信的巨大能量;至于60年代中期"走红"的王进喜,则借助了方兴未艾的电视媒介,他的一系列既生动、又符合主流价值观期许的电视讲话产生的轰动效应,即便放到当下也仍是一种令人瞠目的媒介奇观。在主流意识形态中,雷锋和王进喜,不仅代表着确保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进取精神,而且也承载着令中国摆脱贫弱、跻身世界强国之林所急需的道德力量。
③第二种偶像塑造的方式,是一种以文化机构和文化力量为主体的、"中观"层面的策略。今天看来,这种策略或许绝无仅有地存在于20世纪80年代。"文革"的结束、改革的启动、国门大开、各种思潮风起云涌……这些社会结构的新样貌,为文化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沃土壤和自由空间。在思想文化领域,一度为泛政治话语所鄙夷和批判的美学,既出人意料又不出所料地扮演起引领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主导性角色;李泽厚、高尔泰和朱光潜等美学家,则成为处于进取性和幻灭感夹缝中的中国城市青年的精神偶像,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种智识的力量,一种既高贵、又有明确价值旨归的行动指南。而与此同时,在与思想文化相平行的大众文化空间中,一些来自中国大陆之外的演艺界人士开始因其周身散发的、或多或少带有商品化色彩的气质,而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最初的一批娱乐偶像。无论高仓健饰演的杜丘身上蕴含的坚忍不拔的男性气质,还是费翔通过独特的肢体语言对身体消费与家国情怀所进行的巧妙结合,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一种新形态的、更具普适色彩的偶像生产机制已呼之欲出。
④上世纪90年代是偶像生产话语机制的转折点。随着知识精英在国家文化生活中的隐匿或体制化,商业力量开始全面占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闲暇时间。电影、电视和音乐工业的加速产业化,使得上世纪60年代的群情激昂和上世纪80年代的高贵质朴,都迅速成为被戏谑和被遗忘的对象。商业时代的偶像以"精致"为主要特色,其带给人们的应当是纯粹的愉悦,而不宜附加任何明显的政治或文化意图,但这也就意味着隐晦的政治或文化意图开始大行其道。商业体制以大众消费为收入来源,于是大众似乎于其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权。
⑤2005年,当带有鲜明中性风格的青年歌手李宇春,在350万条手机短信投票的簇拥下,成为新世纪初最为耀眼的娱乐偶像,而一度被城市青年顶礼膜拜的知识精英如易中天,也摩肩接踵地走进《百家讲坛》,用旧式知识分子不可想象的方式,完成对文化的商品化。
⑥从雷锋、李泽厚的庙堂之高,到李宇春、易中天的江湖之远,中国人塑造偶像的方式由自发而自觉、由粗放而精致、由直白而隐晦。其间隐藏的社会观念和文化生态的变迁,实在一言难尽。只是有一点,相信大多数人都可以认同,那就是以任何一种方式塑造出来的偶像,都旨在满足人们在特定时期的精神领域内的需求。不同类型的偶像的持续存在,有时只不过是表明人们总是对周遭世界有着各种不切实际的期冀,却又不具备改变现状的能力或勇气,这么一个令人伤感的事实而已。
(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解放军战士雷锋和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相继成为国家倾力打造的赫拉克勒斯式的民间偶像,他们承载着改造思想、造化大众的重任。 |
B. |
来自中国大陆之外的演艺界人士如高仓健、费翔,成为处于进取性和幻灭感夹缝中的中国城市青年的精神偶像。 |
C. |
以李宇春、易中天等商业时代的偶像,带给人们的只是纯粹的愉悦,而不宜附加任何明显的政治或文化意图。 |
D. |
由于人们总是对周遭世界有着各种不切实际的期冀,却又不具备改变现状的能力或勇气,不所以不同类型的偶像能持续存在。 |
(2)请根据提示概括中国大众偶像"出世"的方式,并指出变化的根本原因。
方式:国家力量主导 、
根本原因:
(3)本文标题可换作"浅析偶像塑造方式变化的原因",请简析这两个标题的优点。
《偶像塑造的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
《浅析偶像塑造方式变化的原因》: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不能失却的心节
广敏
①雁过留声,人过留痕。万事有时,万物有节。
②万千世界,自然成长,节节有声。可从草木茎枝分节的部分,看见成长的痕迹;可从事物自然连接的部分,感知故事的情节。
③清明刚过,五一又到,前者为感恩节,后者为劳动节。感恩使人追根溯源,劳动让人追求价值。
④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失去健康,不能失却热血,不能失却梦想,不能失却童心……生命中不能失却的东西很多很多。
⑤纪念日之时,我想念叨的是:铭记不能失却的心节。
⑥节操,节骨。今年清明,公祭中国工人运动先驱者活动在林祥谦烈士陵园举行。苍松繁茂、芳草如茵,枕峰山下仰英烈,乌龙江畔颂忠魂。1923年毛泽东同志对安源工人说:"林祥谦同志是个坚强的工人领袖,为了革命,牺牲了自己。"1958年他还为江岸竖起的纪念碑题词:"二七纪念碑"。林样谦烈士以"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的大义凛然、慷慨赴难的英雄气概,展现了一个工人战士特有的精神节骨。无数先驱的舍生取义,告诫我们应当有所敬畏,处处克己,时时铭恩。
⑦节爱,节行。有这样一个人,有操守又有仁爱,节操品行感动八闽大地,感动中国。他曾随部队南下福建,在一片风沙肆虑、旱涝为害的荒凉之地,拼搏奋战了14个春秋。他带领群众植下的东山满岛木麻黄,如今已长成防风固沙的茂密森林。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老百姓尊他为"谷公","先祭谷公,后祭祖宗"。他就是谷文昌,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虽然他去世35年了,但他的名字并没有因为他的去世而泯灭,也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被淡忘。见贤思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呢?
⑧识大节,方能守小节。当今社会,人们受浮夸之风影响,难免欲望太多而情感太少,妄想太多而回望太少,热闹太多而独思太少。劳心者有之,劳神者有之。唯有光荣的劳动者,内心朴素,识大节,生活平淡,规规矩矩。越是劳苦功高者,越是不失操守,不忘责任。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曾这样说:"埋没在底层的人才真正值得敬重,他一辈子辛勤,一辈子奔忙,不求声誉和光荣,只有一种思想给他鼓动,为公众利益而劳动。"
⑨忆念节日,缅怀先贤,敬畏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只要坚守节操,节爱节行,我们将行得更远。
(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中"心节"的含义是什么?
(3)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⑧段中"光荣的劳动者"、"劳苦功高者"、"底层的人"如何对待节操?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奔跑的母亲
黑马!又见黑马!
当她第一个冲过终点时,整个赛场沸腾了。不可思议,在高手如云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冠军竟然是个训练仅一年的业余选手。27岁的切默季尔,肯尼亚的一名农妇,因此一举成名。
切默季尔的全家都住在山区,她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除了种地一无所长。一年前,切默季尔还一筹莫展,为无法筹集四个孩子的学费暗自伤心。丈夫安慰她:"谁叫孩子生在咱穷人家,认命吧!"
如果孩子们不上学,只能继续穷人的命运!难道只能认命?她不甘心。
当地盛行长跑运动,名将辈出,若取得好名次,会有不菲的奖金。她还是少女时,曾被教练相中,但因种种原因未果。她脑中灵光一闪:不如去练习马拉松!
马拉松是一项极限运动,坚强的意志、优秀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有效的训练缺一不可。她已近27岁,没有足够的营养供给,从未受过专业的基础训练,凭什么取胜?冷静之后,她也胆怯过,可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如果连做梦的勇气都没有,那永无改变的可能。
丈夫最后也同意了她大胆的"创意"。第二天凌晨,天还黑着,她就跑上崎岖的山路。只跑了几百米,她的双腿就像灌了铅一般。她停下来,喘口气,继续跑。 二千米,二千一百米,二千二百米……与其说是用腿在跑,不如说是用意志在跑。跑了几天,脚上磨出无数的血泡。她也想打退堂鼓,可回家一看嚷着要读书的孩子,她又为自己的懦弱感到羞愧。不能退缩!她清醒地知道,这是唯一的希望!
训练强度渐渐增加,但她的营养远远跟不上。有一天,日上竿头,她仍然没有回家,丈夫担心出事,赶紧出门寻找,终于在山路上发现了昏倒在地上的妻子。他把妻子背回家,孩子们都围了上来,大儿子哭着说:"妈妈,不要再跑了,我不上学了!"她握着儿子的小手,泪水像断线的球子般涌出,一言不发。次日一早,她又独自一人,跑在了寂静的山路上。
经过一年的艰苦训练,切默季尔第一次参加国内马拉松比赛,获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续,开始崭露头角。有位教练被她的执着深深感动,自愿给她指导,她的成绩更加突飞猛进。
终于,切默季尔迎来了内罗毕国际马拉松比赛。为了筹集路费,丈夫把家里仅有的几头牲口都卖了,这可是家里的全部财富……
发令枪响后,切默季尔一马当先跑在队伍前到,这是异常危险的举动,时间一长可能会体力不支,甚至无法完成比赛。但为了孩子,为了家庭,她豁出去了!
自助者天助。2小时39分零9秒后,她第一个跃过终点线。 那一刻,她忘了向观众致敬,而是趴在赛道上,泪流满面,疯狂地亲吻大地。
突然冒出的黑马,让解说员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忙活了好半天才找齐她的资料。
颁奖仪式上,有体育记者问她:"你是个业余选手,而且年龄处于绝对劣势,我们都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您战胜众多职业高手,夺得冠军?"
"因为我非常渴望那7000英镑的冠军奖金!"此言一出,场下一片哗然。她的话太不合时宜,有悖于体育精神。切默季尔抹去泪水,哽咽着继续说:"有了这笔奖金,我的四个孩子就有钱上学了,我要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还要把大儿子送到寄宿学校去。"
喧闹的运动场忽然寂静,人们这才明白,原来,孩子才是她奔跑的力量。瞬间,场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是人们对冠军最衷心的祝福,也是对母亲最诚挚的祝福。
切默季尔成了肯尼亚人民的偶像,有人说她是长跑天才,有人说这是贫困造就的冠军,还有人说无需理由,这就是一个奇迹。是的,又一个体育奇迹:不过缔造者并非职业运动员,而是﹣﹣母亲!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切默季尔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选取你感触最深的两点简析。
(3)品析文中划线句子。
① 二千米,二千一百米,二千二百米……与其说是用腿在跑不如说是用意志在跑。(品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那一刻,她忘了向观众致敬,而是趴在赛道上,泪流满面,疯狂地亲吻大地。(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4)切默季尔大胆的"创意"是什么?
(5)你认为切默季尔的大儿子,面对获得冠军的妈妈,应该和她说些什么呢?请你以大儿子的身份给妈妈写一段话。(40字左右)
阅读《童真》,完成下列各题。
童真
刘继荣
①女儿从小不认生,觉得满世界皆是可亲之人,见谁都笑。有一次,我在街边的瓜果店买桃子,没零钱,卖瓜果的不以为意:"下次补吧,大家都认得你,你是那个小酒窝的妈妈。"我先一愣,然后才醒悟过来,原来女儿的人缘有这么好。
②我有些忧心忡忡,孩子总那么憨,像个不长心眼儿的小糖人儿,万一遇着个歹徒怎么办?回家后,我细细教导了女儿一番,教她如何防范陌生人,她正在吃桃子,满脸桃汁,只管咿咿唔唔点头,也不知记住没有。
③一个周末,我们一家去逛早市。这一路上,女儿结识了好几个朋友,甚至还得到一名穿超人斗篷的小男孩的邀请,两人打算下午一起去广场玩,而且不带家长,小孩子可以在一秒内信任对方,大人就未必了。超人的妈妈尽管面有难色,但拗不过儿子,答应了。婆婆则在我耳边嘀咕:"不知根不知底的陌生小孩,怎么可以一起出去玩!再说两个人都指甲盖那么大,没有大人跟哪行啊!"我朝老人家挤挤眼,叫她先别反对,我自有主意。
④下午,女儿准时出门,我悄悄尾随,小超人已到广场,他们荡秋千,滑滑梯,又看了一会儿别人放风筝。很快,我发现小男孩的妈妈也尾随其后,我们两个会心一笑,分别躲在隐蔽处,忠心耿耿地做保镖。荡秋千时,女儿险些翻下吊椅,幸亏小超人手快扶住了她,但脑袋似乎还是被磕了一下。我当时几乎要挺身而出,但最后还是忍住了,因为女儿只摸了摸头,开心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哭!
⑤他们在人群里悠闲地逛了一会儿,又去看月季花,花圃边的长椅上,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妹妹不理会妈妈的劝阻,揪下自己的鞋子扔进草坪。他们帮忙捡回来,小妹妹觉得有趣,立刻停止哭闹,一遍一遍扔鞋,他们也当做有趣的游戏,争先恐后去捡。旁边有个老太太竖起大拇指:"三兄妹好和睦,相亲相爱一家子"我窃笑:这是相亲相爱陌生人啊!
⑥黄昏时,两个小人儿挥手告别,各自回家,我们两位家长也暗暗点头告辞。这时,空荡荡的路上,突然走过一个陌生男子,身材高大,语调温和,他与女儿攀谈起来,问她几岁了,家住哪里,上小学还是幼儿园。女儿似乎毫无戒备,一一告知,好像还顺口说出一连串电话号码。我心中惴惴不安,靠近两步,准备随时现身。
⑦那陌生男子又问女儿,为何单独走路,爸妈在哪里? 女儿对答如流,说在跟爸爸妈妈捉迷藏呢,他们可能就躲在前面的树丛里。我又惊又喜,这理由简直妙不可言。此时,陌生男子从背包掏出一把玲珑的小红伞,向女儿比比画画,我心咚咚跳叫自己沉住气,看看女儿会怎样应付,。
⑧那陌生男子硬是将小伞塞入女儿手中,两人开始拉扯退让。我赶紧走过去,还未来得及出声,一名推婴儿车的女子忽然走过来,正是广场上扔鞋小妹妹的妈妈。她挡在陌生男子面前,质问他意欲何为。陌生男子大窘,举起小伞叫我们看,上面印着广告有家新开张的甜品店儿童节大酬宾。他解释,因为小女孩实在太可爱,忍不住多聊了几句,所以才造成一场误会。
⑨女儿对尴尬的陌生男子说:"叔叔,我想要两把小伞。"我颇为疑惑,男子开心相赠,还给婴儿车上也插了一把,我心里暗自决定,下周带全家人去这家店里吃甜品,女儿看着熟睡的小妹妹,惊喜地说:"这是扔鞋的小妹妹。"推车女子莞尔一笑:"真是有缘。我生怕你遇到了坏人呢。"
⑩到家后,我崇拜地问女儿,为何能这么聪明的应对陌生人。女儿骄傲地告诉我,在幼儿园老师经常讲,还请警察叔叔在课堂上演练,她做的最好啦,但我仍有疑惑:"那你为什么把地址和电话都告诉她了?"女儿得意地笑道:"我说的全是舅舅家的,坏人一定找不到我的!"全家人哄哄大笑。有这么一个外甥女,舅舅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⑪我忽然想起一件事,问女儿:"你为什么要两把小伞?"她回答:"昨天幼儿园来了一个新同学,叫黄丝丝,总是哭,不说话也不玩。我送一把小伞给她,她就会笑的。"
⑫我的心忽然感到无比欣慰。 我们常常行进在布满漩涡、处处危险的浊流中,孩子的童真与善良,却让我仿佛在浊流中看到了一股清泉,这股清泉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甘甜,让我看到了人间最美好的那一面!这份童真与善良我曾经是那样的熟悉,而现在又是如此的陌生。
⑬只是,欣慰之余,我内心却又是一丝沉重,如鲠在喉:天真的女儿在应付"陌生叔叔"的时候,是如此老练,如此"聪明",这让我心中又多了一份陌生,我是该喜还是该忧呢?
⑭也许,面对陌生的童真,我们有太多太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原文有改动)
(1)初读课文,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如表
地点 |
情节 |
心情 |
街边瓜果店 |
买东西得知女儿人缘好 |
① |
早市 |
女儿得到小男孩邀请 |
心中为难 |
广场 |
女儿险些翻下吊椅 |
② |
③ |
女儿与陌生男子攀谈 |
惴惴不安 |
家中 |
④ |
无比欣慰 |
(2)细读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①文中说"女儿对答如流,说在跟爸爸妈妈捉迷藏呢,他们可能就躲在前面的树丛里。我又惊又喜,这理由简直妙不可言","我"为什么会"又惊又喜"?
②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⑫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们常常进行在布满漩涡处处危险的浊流中,孩子的童真与善良,却让我仿佛在浊流中看到一股清泉,这股清泉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甘甜,让我看到了人间最美好的那一面!
(3)纵观全文,说说文章结尾处"陌生的童真"的含义。文章第⑬段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是该喜还是该忧呢?"请写出你对此问题的看法和理由,并谈谈你读完此文后的感悟。
阅读《拍苍蝇方能消除民众"体感腐败"》,完成下列各题。
拍苍蝇方能消除民众"体感腐败"
胡印斌
那些仍然"活跃"在广大农民身边的苍蝇们小心了,接下来就要重点收拾你了!最高检21日表示:从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全国检察机关将开展为期2年的集中惩治和预防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工作。涉农和扶贫职能部门、乡镇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村级"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会计等将成为重点关注目标。
最高检"拍苍蝇"的动员令一经下达,即引发舆论的积极响应。确实,别看这些苍蝇都是不起眼的小官,甚至连小官都算不上,但其贪腐行为的危害却不容低估,有必要及早施以雷霆手段。
农村蝇贪的危害性首先体现在普遍性的泛滥成灾。据披露,这些年来,国家、省市等逐步加大支农扶贫力度,而相应的资金监管却没有跟上,很多时候,资金的安排、使用往往完全交由基层操作,着就使得涉农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一直在高位徘徊,呈易发多发态势。一些省份村"两委"负责人案件超过了整个涉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半数,有的市县更高达70%﹣80%.有报道称,仅2009年至2010年期间,海口市石山镇荣堂村民小组和玉库村民小组多位村干部骗村民签字,侵吞了征地补偿款高达1300万。
这种日益泛滥的涉农贪腐现象,不仅导致大量资金被截留、被挪用、被私吞,从而扭曲了中央惠农的政策指向,也在民众中间积累起巨大的民怨。长此以往,不仅农民难以尽快脱贫,还会因为负面的情绪积累而影响基层社会的稳定。这一点,从时下的信访困局中亦可见一斑。很多民众之所以选择向上面反映不公不法行为,正是因为基层纾解机制的失灵乃至缺失。
其次,这种危害性还体现在对基层政治生态的破坏上。与那些高官巨蠹离百姓十分遥远不同,民众即便痛恨这些腐败分子,往往也因为缺乏直接的接触,从而很难感同身受。农村苍蝇就在百姓身边,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百姓都看在眼里,也会因此才对政府有了感知与认识。也因此,老百姓对于这种发生在身边的腐败,有着更深的痛恨。
这种情形或可称为"体感腐败"。也即,这些发生在民众身边的腐败,是民众日常能够看到、想到、触摸到的。这种腐败,不仅直接侵犯民众的切身利益,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动摇民众的信任,扭曲中央的精神,进而导致基层政治生态的逐步溃败。可见,对权力末梢的约束与规范,丝毫不比"打老虎"更轻松。
实际上,自从十八大以来,中央强力惩治腐败,每一只"大老虎"落马,都会让人拍手称快。但同时,不少民众也表达了对基层腐败的严重不满。尽管各级纪检检察机关一直也在致力于惩治农村腐败,但由于涉及范围太广,至少在目前而言,惩治农村蝇贪的速度、力度,还赶不上民众的期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以回应民意诉求。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态,要下大气力整治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不良行为,对随意插手基层敏感事务、截留克扣基层物资经费、处事不公、吃拿卡要、侵占群众利益等问题,必须严肃查处,绝不姑息。随着最高检惩治行动的全面展开,相信能够产生强大的共振效应,在斩断伸向农民黑手的同时,还基层一个清明的政治生态。
(1)请写出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
(2)通读全文后,什么情形可称为"体感腐败"。
(3)请为本文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4)如今,越来越多的贪官"落网",这都是由于习大大的功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