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塑造“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内圣即以修身为本,通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以具圣人才德;外王即以经世为用,通过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施行王道。下列选项中符合“内圣外王”思想的是( )
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③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所谓“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打不开电脑,不会上网,不会讲英语。被称为“现代文盲”。目前,大学生中“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不懂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十分令人担忧。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必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具有典型的中国风特色,词义内容仿古典诗词的创作,曲风为中国小调或传统五声音阶的创作,歌词内容有书法或国画的元素存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听众产生共鸣。《龙文》的成功对我们文化创新的启示主要是
A.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 |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C.对外来文化,需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
D.对传统文化,需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2009年8月20日中宣部、教育部和国家民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中小学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之所以在中小学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因为教育
A.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文化活动 | B.具有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
C.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D.是传承文化的唯一途径 |
鲜明的民族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下列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每逢中秋佳节,台湾海峡会引起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愁” |
B.我国古代的贵和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之中 |
C.我国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
D.“三纲五常”是我国古代儒家的重要思想 |
温家宝总理在会见澳门新任行政长官崔世安时,引用《左传》引古逸周书中的话说:“慎始敬终,终以不困”,希望新任行政长官开始就要把工作谋划好、做好,以免窘迫之患。材料反映表明传统文化具有
A.相对稳定性 | B.鲜明民族性 | C.相对保守性 | D.巨大包容性 |